
「我們不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大壯
傳統以來,區選的政治色彩很低,最容易被建制派操控,可是今次區議會選舉是香港有議會選舉以來的最政治化選舉。
在行文之時,選舉日下午四時十五分,從政府新聞稿得知,投票率為三時半的47%,相若於2015年的累積投票率。由於大部份選民盡早投票,隨後的投票率應下降,筆者估計今次總投票率約為六成許,少於七成。
這次投票傾向明顯地與選民對反送中運動的取態相關。由於在這場運動中,由藍轉黃或黃轉藍的現象不明顯,可以估計高投票率是雙向的,支持黃與藍的都會在票數上得著,而以反建制的得票增幅較多。
觀乎林鄭和董建華的發言,似乎中央希望這次選舉順利進行,即它不想利用這場選舉制造混亂,而反建制方面沒有太多的指責選舉舞弊的動作。
今次選舉的主要動力可以從三個方向理解:
(一)鏟除建制派;
(二)當作一次全民公投,表達對政府的不滿;
(三)希望社會重拾秩序。
筆者認為,第三點是導致今次驚人的高投票率的主因。今次選舉可能成為反送中運動的洩氣球。
普選
普選無期是導致香港社會怨氣不斷累積的原因之一。反建制派有可能在今次區議會選舉中勝出,贏取多數議席票,從而它有機會取得選委會中的區議會界別的一百多個選委席位的多數,如泛民之前的計算,他們有機會取得1200名選委的約三分之一的話事權,影響2023年的特首選舉。這份盼望是以為目前局面製造一個下台階。
中共害怕這個發展嗎?
筆者認為中共是不怕這個的,因為它可以透過滲透、釋法等等手段,加強對香港的管治,而且它也看到找一個聽話的特首未必最好,反而是一個有某程度的民意接納的特首更為化算。
就算戴耀廷的春秋大夢實現,2023年也只可能是2017年的曾俊華第二有機會成為特首。這對中共推銷其一國兩制假局未為不是良策。
再下屆的2028年如一切順利,民主派可能可以在選委會機制下派出代表角逐特首。但按正路,民主派很難在第一次就贏出的,就算在五年後的2033年香港人可以透過一人一票選出其屬意的民主派特首,它距離2047年五十年限期只有十五年,新特首可以玩嘢的空間有限,況且立法會還有待普選呢!
反正習近平急功近利,需要盡快與美國簽訂貿易協議,這個順水推舟的人情,可能成為他走出困局的良機。再大方一點,送個何君堯不是皆大歡喜嗎?
被打和準備受刑的勇武未必喜歡這發展。可是,我們不要忘記,在旁聲援的成年人是他們的後盾,只看這個後盾收貨,勇武也沒有奈何的。
結語
苦於困局的巿民只希望看到一點曙光,無論它是真實與否。人們希望集體意識透過今次投票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