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上周二(11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學二號橋爆發激烈衝突,警方發射逾千枚催淚彈。其後數天校園大致回復平靜,大量示威者及學生於校內駐守。周五日凌晨,有示威者一度開記者會,稱重開吐露港公路以換取區議會選舉如期進行,惹來其他示威者不滿。當晚有人再度堵塞吐露港公路,又於橋上焚燒車輛、雜物。同一時間,校內瘋傳有前線示威者製造炸彈,並欲引警察入校園。中大各宿舍緊急撤離宿生,並安排巴士接送往返沙田。一夜之間,中大的示威者幾乎全數撤離,過往數天的校園佔領正式結束。
數天的佔領遺下大量物資及垃圾,原有人號召中大校友及學生於周末回校協助清理,惟校方呼籲中大成員暫勿回校。周六(11月16日)下午,中大出入口的路障已漸清理,校園人煙稀少,只餘在各物資站內幫忙清理的人。
「物資多到離晒譜 屋企唔要啲嘢就拎過嚟」
幫忙清理物資站的包括 J 和中大校友 Connie(化名)。二人於周四(11月14日)晚才赴中大,原意很簡單,就是想「親眼入嚟睇吓有咩需要」。J 坦言,本以為是「長期作戰」,在中大會見到「有一班人戒備狀態、另一班後勤執嘢」,但來到之後才發現人很少,而且「物資多到離晒譜」,四周如打仗般「頹垣敗瓦」,其實更需要人善後。
於是兩天下來,二人密密清理,即使周五晚有炸彈傳言,也沒有撤離中大。他們憶述,曾有蒙面學生傍晚突然驚慌地要他們撤離,說罷隨即跑走;他們吃晚飯時又有人衝來嚷:「打到嚟二橋啦!快啲走!」惟Connie直言,親身在內觀察只覺校園平靜,判斷「形勢非外面講嘅咁誇張,冇逼切性撤離」,故選擇留下。
令二人氣結的,卻是校內近乎「崩潰」的物資。這星期大量「家長車」將物資運抵校內各個物資站,二人形容物資多到「空手入嚟住兩年都得」,J 亦感覺是大家「屋企唔要啲嘢就拎過嚟」。他們曾於物資站見過玩具車、成人紙尿片等示威者毫無需要的物品,直斥「不知所謂」。
指校友徒打卡「我係暴大人」 謠言滿天飛即「冇人肯入嚟」
對中大校友Connie來說,兩日下來更添了份「傷心失望」。她形容,頭兩天中大如戰場時,各舊同學「突然愛校之心衝晒出嚟」,人人在facebook打卡、回顧中大生涯,甚至於頭像換上「我係暴大人」的濾鏡。但直到示威者急速撤離,中大真的需要人回來幫忙時,卻「冇人肯入嚟」。她直斥:「愛校唔應該係喺安全嘅時候嘉年華、煮吓飯滿足就走。當中大滿目瘡痍,真係需要人返嚟、默默咁執嘢時,人呢?」
更令她氣憤的是,當身處現場的她向朋友解釋校內情況一切安全時,他們卻寧願聽信謠言不肯過來:「唔信現場,而由得恐懼淹沒自己。」相反,Connie口中「極和理非」、「驚到傻晒」的中大教職員,都現身現場並嘗試解決問題。有朋友叫她「be water」,Connie卻指:「Be water唔係淨係用嚟叫人走,而係按情況變化做行動。」當日因為中大人的身分而選擇回來中大這個戰場的她,眼見「咁細個、咁年輕嘅師弟妹」都在,決意留下,「要陪佢哋」。
老師奔走助學生撤離:更憤怒係政府不作為
同樣留下陪學生的,還有中大老師。康教授(化名)住在中大,過去數天一直留在校內觀察狀況,盡量協助學生。周四非本地生陸續撤離,康教授指「警察眼中要保護既人走晒,唔知佢哋會做咩」,坦言作為老師也感恐懼,她亦與家人短暫撤離中大的宿舍。
但撤離並不等於離開。康教授於周五亦有回校,盡量於現場找學生傾談,了解他們的看法,也嘗試勸學生離去。她指,校內熱心的教職員自發成立了一個群組,處理危機及支援學生情緒,確保學生「有水有電有食物」;周五晚謠傳校園內有炸彈,有駐校老師四周巡邏,確保學生能全數離開,更有老師協助處理校內危險品,以免發生危險。據康教授所述,當晚仍有約一至兩成老師在教職員宿舍。
周六下午,縱使校方呼籲勿返校,康教授仍自發回來,與其他教職員及學生一同處理物資,將多餘的乾糧及水運至附近的扶貧組織,衣物則捐去救世軍。連日來的衝突,康教授直言「完全想像不到、好恐怖」,直斥警察進入夏鼎基運動場放催淚彈是「完全不能接受」。她雖不認為學生舉動全無問題,但「更憤怒係政府不作為同不處理」,又指「其實學生好乖,好錫校園,唔想留低破壞」。本學期雖提早完結,但家住中大的康教授表示,過兩天就會搬回來。
日本人作港人「眼睛」看反送中 願相信年輕人
來自日本的宮崎先生(化名),拿着相機拍攝空無一人的運動場及一片狼籍的物資站。來港已有一段時間的他,自言曾聽聞雨傘運動,今年亦於日本得悉反送中運動的消息,特意來港支持。有社會學背景的他,直言希望親身到現場「向街上的群眾學習」,理解港人的訴求及行動,而非單單透過日本媒體接收資訊。他不諱言,日媒的報導往往較片面,對香港發生的事情也較為冷淡。
宮崎愛持着相機於香港街頭觀察,曾目睹警察持槍指向示威者,也見過示威者於前線掘磚、佈傘陣、弄汽油彈,上周的中大衝突他也在場。直言認同港人訴求的他,亦不時參與遊行集會。宮崎形容,自己是香港人的「眼睛」,當香港人作為熱熾的「心臟」,無法客觀、帶距離地審視這場運動,自己作為外國人的角度便能作為補足。
宮崎不止一次提到,觀察到前線示威者愈來愈情緒化、不夠理智,惟在後的和理非往往無條件支持他們,擔心長遠下去情況會失控。他又分析,運動「無大台」的特性,令中大的「陣地戰」難以持續。雖不少人覺得中大一役是一場勝仗,但對宮崎而言,周五晚示威者因炸彈的消息而急速撤離校園,實是被假消息操縱的結果,反映示威者失去了運動的主導權。
雖然對運動充滿質疑,但如許多香港人一樣,宮崎深明,事到如今必需堅持下去,並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停下。「我相信香港的年輕人,聰明的年輕人。」他多次對記者說。因着對這些他也不甚認識的年輕人的信任,他選擇繼續支持下去。
記者:黃蕊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