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理大「抗爭食堂」 急救員、前線示威者變身廚師

理大「抗爭食堂」 急救員、前線示威者變身廚師

(獨媒特約報導)自周一的「黎明行動」,多間大學成為抗爭現場。警方昨早於理大外施放催淚彈,並稱在現場檢獲6支箭。理大學生昨日繼續於校園防守,揚言「只守不攻」。一批熱心市民將大學餐廳化身「抗爭食堂」,讓前線抗爭者果腹。

抗爭食堂內的「員工」由前線抗爭者、大專講師、學生等組成,廚房內分工清晰,有人切菜切肉,有人專責炒麵,有人負責洗碗,有人處理廚餘。食堂更有多個菜式選擇,包括燒味、意粉、炒飯及其他中式料理。廚師馬不停蹄地「切」、「炒」、「煮」、「煲」,廚房外有源源不絕的人龍,「顧客」走到前台就可以隨便選擇喜愛的飯餸。每隔兩小時就會有廚師高呼:「有糖水食呀!想食就自己攞!」

20191114 理大
「抗爭飯堂」內氣氛相對輕鬆,各人拿完飯餸就坐在地下進食,休息過後便再上前線「換更」。

柯先生是昨日於中大「腸仔蒸飯」的廚師,因看到網上消息指警方會對理大有所行動,故來到理大增援。柯指自己原本是一名急救員,昨日帶了電飯煲才搖身一變成了廚師,今日來到理大,發現廚房需要人手,就決定入內幫手,為抗爭者煮飯。他認為急救員與廚師沒有太大差別,「救人同救人個肚,性質一樣,都係打仗」,然而廚房內的分工較分明,「好似好多個departments做流水式工作」。眼見警方多次對大學施襲,柯先生忍不住紅了眼眶,他覺得「好多時都係不必要嘅警力,無咩肢體衝突,但就用警棍打致命位置」,質疑警方執法不公。

20191114 理大
柯先生

身穿「black bloc」的Kazan亦走入廚房成為廚師,由下午5時炒到10時,期間有人叫Kazan休息,Kazan卻表示「一日未有手足唔排隊,一日都會繼續炒!」他指自己剛在中大「炒完」,在網上看見理大需要廚師,續到理大「幫拖」。Kazan是一名西廚,亦是前線抗爭者,他覺得「行刑之前都要有餐好嘢食,搞掂學生個肚先」,認為自己做廚師是「應份」,照顧現場學生。當大學成了戰場的一部份,他無言以對,「無正常語言可以講,只可以講粗口」,不滿警方連日來針對大學校園。

20191114 理大

李小姐是「抗爭食堂」的前台水吧侍應,她指剛到校園就發現食堂「要人」,但又不懂煮食,所以成為水吧一員。「抗爭食堂」令李小姐對運動有新的看法,認為港人願意不辭勞苦去付出,「好多人未試過做廚但都好肯出力,廚房真係好辛苦,大家都冇收過一分一毫」。李小姐盼理大生知道「無論如何都要堅持到底,好多香港市民back up你哋」。

20191114 理大
杜小姐

大專講師體驗基層做洗碗工 :「收成期嗰班應該企10個鐘」

洗碗一直被視為厭惡性工作,「抗爭食堂」內卻有一群學生、講師自告奮勇要求洗碗。大專講師杜小姐指,自己未能上前線,故選擇最合適的崗位盡一分力。杜亦是一名母親,她明言支持大學生作抗爭,並予以理解,「大學生為下一代爭取應有嘅公義及自由,享受成果嘅係自己嘅仔女同香港人」。作為「抗爭食堂」的洗碗工,杜小姐有另一番體會,「有好多貧窮線下嘅人做洗碗工,被剝削,應該叫嗰班收成期嘅人企10個鐘,等佢哋諗下最低工資係咪真係夠」。她再指,現時「西環」故意「搞亂香港」,釀成民眾鬥民眾,更將矛頭指向大學生,令他們成為受害人,令她痛心。杜小姐決定通宵留守理大,為在場學生煮早餐。

20191114 理大

餐廳亦成了物資站,設有充電部、乾糧部及大量日常月品,供示威者補給。充電站同一時間為超過一百部「尿袋」充電,充滿後便會放到藤籃,讓現場人士自由使用。充電部「主管」John指自己昨日下午5時許抵達理大,得悉充電部「要人」便成了充電站的「主管」。他稱昨日已接收多於200個「尿袋」,全都是熱心香港人帶到物資站分作支援。「大家可能唔係好熟,但憑一句説話就落嚟做,好有系統」,物資部的景象讓John猶如看見「奇蹟」。

20191114 理大

衣服部亦十分有系統地將衣物分類,男裝、女裝、長袖、短袖、長褲、短褲、以及「黑衣部」。住理大附近的陳小姐昨日亦專程來到理大幫手,她指自己執了7小時垃圾,由下午3時做到10時,一直在現場處理廚餘,故在10時後到衣物部「摺衫」稍事休息。她邊摺衫邊説:「你睇下香港人幾鐘意買衫、幾鐘意使錢,好多衫都未剪牌。」陳小姐表示自己今日仍然會到理大作後勤工作,「有海量工作,大量後勤工作做唔晒」,又笑謂自己「冇咩底線」,故不介意為大家「執垃圾」。

20191114 理大
陳小姐

記者:鄒樂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