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人的兩種身份 世界公民與華夏人

香港人的兩種身份 世界公民與華夏人

這個題目是中共必須認知的訊息:

香港人早已是「世界公民」,如果不是中國共產黨一定要奪權,將屬於中華民族的中華民國停頓 # 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香港的地位早已是國際「自由港」。
# 用中共說法是中華民國只有三十八年,即1949年;實則東遷偏安,至今108春秋,由李登輝發明「中華民國臺灣」。

第二次世界大戰、亦即八年抗戰的尾聲,中、英、美、蘇四國有「開羅會議」,羅斯福總統向蔣介石委員長提出在戰後把香港定義為「自由港」,邱吉爾首相反對作罷。

當時,美國與英國已主動放棄清朝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蘇俄則兩種不同的手法,抗日戰爭初期,美國對日並未禁運,石油等物資日軍無缺,至珍珠港事件美日才開戰;史太林以只有蔣委員長能領導抗日,派空軍援華,中共被逼加入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就是「老八」的來源;英法兩國則分別在緬甸和越南封死雲南和廣西兩條通道,中國人只能被日本軍國主義肆意侵略,不過,國軍不計前嫌,遠征中緬邊境去救英國人。以上是最簡化的記述。

歷史發展給中共坐享其成的機會,英國於一九五零年一月與中共建立外交關係,雙方都是從現實考慮,中共對香港「暫時維持現狀」,一九六七年港共發飆時,毛、周的「長期打算 充份利用」依然指導「收回」與否。

毛澤東、周恩來由始至終沒有「收」港澳,鄧小平偏要,原因是他「不願做李鴻章第二」,意思明顯地認為李中堂喪權辱國!關於李的被視為賣國,歷史學家多有討論,其中,王爾敏教授的短論值得細讀。

港澳的英葡時期,中國人自然是次等居民,基於南來的文化人越來越多,殖民地華人雖不鬧事,但生活的承擔仍使殖民者刮目相看,因此,戰後的重建和改革不少,尤其是徙置區發展出的公共房屋,世界矚目,後來居上的新加坡組屋即此而有。

有一個相當普遍的看法,事實卻大有距離:英國人不准學校談政治。

某一程度而言,一九五八年、一九六七年的兩次社會衝突,以及之前之後的內地中國人來香港,矛盾日深,國民黨和共產黨拚命爭地盤,十月一日和十月十日掛五星紅旗或青天白日旗的懸殊場面,有目共睹,實際情況?今日一查可知。

由於此一背景,港督自然不願時時有衝突,只是要求在校內不得宣傳政治。實際上呢?基本上是放任自流,除非有人投訴,根本沒有人控制老師說甚麼,正常情況下,「傳道、授業、解惑」的人之患,亦不會妖言惑眾。事實上,以前的左派學校、右派學校很多,辦學者各有不同目的或理念,自然得很。

也就是說,港英時代,民主欠缺,自由相當,法治日新,培養了國際視野的「準世界公民」。為甚麼冠上「準」字?因為,九七年前,有少許政治投票活動,九七之後,我們仍無法有完全的高度自治、自由選擇香港市長的權利。

@20191101 反送中運動差八天滿五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