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提及應對民建聯和獨立建制派的宣傳思維應該不同,主要原因是因為,不要以為選民天生便知道他們是建制派,事實上,很多人不會深究,還以為他們真的很獨立。
為了論證這點,我翻查2003年區議會選舉資料做了點小統計。當年和今日一樣,經歷壯闊的政治運動,那個年代的確民主派大勝,但細看當選比率,主要輸的都是民建聯候選人,三個只能活一個,我粗略統計打着獨立旗號的建制派候選人,他們仍然有73%能夠取勝。換言之:獨立建制候選人還是勝出不少。
比較民主派的成績,民主黨80%候選人都能夠勝出;民協的候選人也有67%,可以說是大勝了,但獨立民主派也不過是60%左右。勝率不夠高,我的解釋是一、選民未必清楚獨立候選人的政治取態和標籤;二、當年獨立候選人的選舉工程不及政黨成熟。
前車可鑒,所以我到今日都仲係好唔明,有候選人覺得齋打獨立候選人已經夠殺係咩理由。我當然唔排除可能你選緊個區好多中間選民、真係要好獨立,但又話今次係民意公投民意對決?你唔表明你立場,市民點知你係代表民主陣營?
當然,把零三年的結果和今屆選舉比照,有些因素已經不同。那個年代自發的助選參選,不會像現在積極、成熟,建制派當年也未有中聯辦系統的協調、組織動員,所以今天的建制派必然比以往強;資訊科技今天也必定比當年透明,好像《 選區事實處 hkfactcheck.io 》的網站,有助市民辨別候選人政治立場。
你唔標籤對手 佢就瞞天過海
面對自己區係偽獨立嘅建制派議員,可以點做呀?咁梗係諗盡辦法推佢去保皇黨嗰邊。呢度就牽涉選舉中一個要慎重運用嘅手法,就係負面宣傳。好多人覺得打負分戰唔好,我都認同,不過唔代表咩都唔可以講㗎嘛,選舉已經過咗一半,自己對社區嘅遠景同埋立場都已經建立起來,去到選舉後期,就要諗一諗點樣區分對手,負面宣傳嘅作用就係呢度發揮。唔係叫你只破不立,淨係批評對手唔講自己做到區議員會點,咁梗係行唔通啦。
佢做咗咁多年建制派,有冇同過林鄭月娥影相呀?頒過荷蘭水蓋俾佢嘅,我哋就梗係幫你對手宣傳下。平日叫你地睇多啲文匯報大公報,佢去過啲乜鬼中聯辦酒會,全部登晒架,上網搵到架。
選民一樣有嘢做
打咗幾篇文章,好多都係講候選人應該點做,但其實每個區裏便嘅選民並唔係接張單張就算,每個人都可以行多一步令自己嗰區贏。
你喺個區大,區入邊咁多鄰居同學,你同身邊嘅人講一句投邊個邊個係建制派,勝過候選人宣傳十倍。覺得我哋嘅候選人做得唔夠,唔好吝嗇,提點佢啦,或者落手幫佢啦,今次四百幾區都有候選人,人係嚴重唔夠架,從來冇一區話已經夠人架。
數字已經話咗俾大家聽,獨立候選人嘅生存率可以好高,你都唔想選咗個議員,去到特首選舉又提名一個林鄭月娥嘅人出嚟,改唔改變到社區,真係唔係只係候選人嘅責任咁簡單。
——
註:點算獨立人士的政治取向是不容易的, 2003年候選人的政治立場已經很難考證,我只能根據以下標準點算建制派獨立人士數目:若果不能考證當年候選人的政治立場,不被點算,一些本身有民主、建制政黨對壘的選區,即使有獨立人士參選,由於無助點算沒有申報政治聯繫的勝敗,而且很多也難以考證政治立場,也不會點算。
所以,有些候選人我只能主觀地判斷他屬於哪個陣營,可能與當年事實有差異,但既然能點算一定程度選區,我希望與事實儘量貼近了。如果細心一點分開獨立人士與民建聯、民主黨對壘的成績,可能有更好的參考價值,但時間有限我只能做到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