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觀看及被觀看的關係,關於原始落後與科技進步,關於真實與虛構的辯證。Yosep Anggi Neon是盧迦諾影展常客,這次他要拍科幻片,當亞洲作為方法,科幻片也顯得相當趣怪。英文片名「The science of fiction」把科幻逆轉成「幻想的科學」,連結到片中主角只是一介平民,卻要用極簡陋的方法,建造太空艙,設計太空衣,落後與先進兩種時態,兩種意識搞混一起,撞出了火花。
一個印尼平民Saman發現美國人拍攝登陸月球影片,被「惡魔」(美軍)抓起來,割舌、毒打,他變成啞人回家後,開始以極緩慢的動作移動,彷彿他變成了一個沒穿太空衣的太空人,而登陸在地球上。我們一直習慣了太空人登月影像,所呈現的效果——太空人輕飄飄,緩慢又不流暢地行走月面。What if我們登陸的是地球?
如果說,科學與幻想建構出地球,那麼啞巴穿扮成太空人,用獨特的,又帶有原始色彩的慢動作在地球生活,科幻於此,所指向的是地球本身,而非地外文明,非關宇宙。啞巴所到之處,所目擊的一切,包括社會日常,人際間的利用與接觸,彷彿成為非常陌生的存在。
也因此,我們重新認識科幻、社會、以及印尼的歷史傷痕。電影反覆出現鏡頭之中的鏡頭,以為是歷史(螢幕比例和黑白色彩,屬於具有雙重性的運用,既是瞞騙也是提示),復又成為啞巴在看的電視機內的畫面;上一個鏡頭在呈現事件,卻接上一個人在觀看手機螢幕的鏡頭。連結到劇情上的偽造登月影片事件,電影透過再三辯證觀看與被看,生產及消費的關係,以不斷瓦解、揭穿敘事和影像內在的欺騙性。美印之間的歷史,即便當下未必看得懂,也直接感受到電影美學上的遊戲感。
而要連結到印尼歷史,可以先行了解以下幾項事實:印尼是全球最大的群島國家。1945年獨立建國,內部充滿不同宗教、族群、意識型態的衝突。建國初期的總統蘇加諾傾向共產主義,遭將軍蘇哈托推翻後,印尼開始三十多年的獨裁統治。電影中有打扮成軍官的人 ,以蘇哈托手執超八拍攝一群偽造登月影像的外國人,暗示美印之間的同盟關係。又因為這道關係,印尼從屬於地緣政治的國族身份,掩蓋了國內原本就有的問題。
人類學所謂的「原民性」(Aboriginality)嘗試去地方化地,解放每塊土地上原始的生活文化,使之避免受資本主義吸收,一味變得浪漫化和圖騰化。電影種種迂迴思考印尼歷史問題,尤其是搞混科學必然是進步的時態,這點更是思考原民性所必要的「不合時宜」(Anachronism)。能夠展現深度,卻同時遊走於電影敘事遊戲,是高明之處。
這是我在亞觀團看過的佳作中的佳作,也令人感嘆,東南亞在影像創作上的活力,是比東北亞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