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某天比賽,領隊要為球隊訂檯吃飯。團隊今年只有一位穆斯林球員,全隊要跟這位球員一起吃清真菜。洋人教練有點不耐煩,一直追問為甚麼全隊人要為一名球員而全部要跟著吃清真認證(Halal)菜。
而那天晚飯,大隊都只是到了一家普通西餐廳叫炸魚薯條。
和香港不同的是,新加坡的清真認證餐廳不只有印度、馬來、中東菜選項,一般西餐、一般速食店如麥當勞、漢堡皇、A&W,甚至中菜都有清真認證,菜色選擇比香港多。香港麥當勞的主公司金拱門是中資公司,在一個政府會逼穆斯林吃豬肉「教化」人的國度裏,一個豬柳蛋漢堡已經將他們拒諸於門外了。
所以,每餐要決定遷不遷就吃清真認證餐,就要看美食重要,還是同檯吃飯的人物關係比較重要。穆斯林遇到這種情況,有時都會識趣,叫朋友到最喜愛的燒味檔吃叉雞飯喝凍檸茶,然後悄悄地在隔壁打包幾個牛肉餅,再回到飯桌前,繼續和隊友們有講有笑。有一兩位更誇張,如果老婆不在旁邊的話,他們可以幫我們啃掉一隻乳豬再跟我們猜枚喝老虎啤。
這就是新加坡被和諧卻仍然很脆弱的種族共融和宗教自由。多元種族和平共處,總要犧牲一點生活習慣,例如飲食的口味。其他人會為引以為傲的宗教自由遷就穆斯林的飲食要求,更會在政府網頁裏大肆宣揚你我一家;但華人暗地裏會認為,「清真認證」就是難吃的代名詞。華人總認為,穆斯林放血屠宰生畜家禽,加上新加坡只有冰鮮肉供應,會影響肉質。所以他們也很喜歡問我這道問題:「你會相信戴頭巾的嬸嬸煮的海南雞飯會美味嗎?」
穆斯林到香港,其實也想經歷一下其他遊客一樣,去吃燒鵝點心大快朵頤。但看見添好運的叉燒腸粉和鳳爪排骨只可望門輕嘆。先別太失望,香港伊斯蘭中心飯堂有中式點心,賣相基本上和一般茶樓沒分別(味道就不清楚了 —— 因為是教徒才可以入內進餐);重慶大廈的咖喱哪一家比較好吃,平時跟我們一起拆咖喱蟹的防護員的比我這個所謂本地人更像一位嚮導。
這是華人未曾認識的香港。當印巴裔在香港已經扎根到第二、第三代,我們才發現他們遷就了洋人和華人超過一個世紀。
我將伊斯蘭中心飯堂的點心貼在我面書專頁,封面照上面有小籠包、蟹籽燒賣、燒賣、叉燒包和蝦餃(除蝦以外,平常的餡料要加豬肉的),我被罵將清真和素食混為一談,信口誓誓這些點心根本沒有可能在有清真認證的情況下可以煮出來。
誰不知,這些點心原來都是新鮮雞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