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自以為苦主的「收成期」論者,其實是掠奪年輕人未來的共犯

自以為苦主的「收成期」論者,其實是掠奪年輕人未來的共犯

有個財仔廣告,是講一個busker借錢去追逐理想。這個表面很普通的廣告,其實折射現實的殘酷與荒謬。香港如此富裕,乃全球最多「超級富豪」聚居的城市;政府亦聲稱積極發展文化藝術,大力打造西九文化區,但只重硬件(因為可藉基建推動經濟發展,做靚盤數,並趁機向有關的產業鍵輸送利益)。最關鍵的元素是人,偏得不到妥善的政策支援,就算自行在工業區搞自給自足的生態圈,政府不加協助,還諸多制肘和打壓,把工廈活化,升呢做酒店,招待大陸旅客。妳/你要賣藝,學一門技藝,或做匠人,對GDP的貢獻太少,只有自生自滅。搵朝唔得晏?唯有住劏房、借財仔。

但假如妳/你是陳健波這類人,早出生幾十年,在樓價尚低時上了車,一早供完樓,仲有餘錢囤地和投資物業(包括低價買入工廈單位),又完全唔同講法。建制派經常念口黃,說要保持香港的「安定繁榮」,好明顯是以保障這類人的利益為主。難道今天政府還敢鼓吹授之以漁?雷鼎鳴和王于漸這些經濟學者都不會像以前那樣批評政府派糖啦!就係佢哋長期向政府出謀獻策,反對租管、空置稅、資產增值稅或暴利稅等糾正市場措施,加劇劫貧濟富的現象。佢哋話授之以魚會教壞人,養懶人,應該再培訓,增加市場失敗者的競爭力,等佢地靠自己努力脫貧至係!(要借財仔先可以玩藝術,在佢哋市場是很明智的理論當中,自然是欠缺競爭力的表現,與人無尤)。

但呢個根本唔係年輕人買唔買到樓的問題,而係整個社會和經濟結構持續掠奪遲出生者的努力成果。貧富懸殊亦不止從堅尼系數之上反映,更體現在居住權、生活空間和發展機會的被剝奪、被壓榨。

陳健波連任財委會主席後,再次發表「收成期」論,批評示威者搞亂香港,毀壞別人——他聲稱得到不少中產認同——辛苦多年才爭取到的成果。筆者相信,固然有良心中產對陳健波嗤之以鼻,但確實有不少上了岸、相信積穀防饑那一套的市民與佢想法一致。這些人未必如陳健波那樣保守、自私和擁戴當權者,他們只是覺察不到自己在資產增值遊戲中成為赢家,最主要的不是靠白手興家和勤儉儲蓄。假若佢哋無買樓,或者做生意時不是把錢用來投資物業,而是用來做研究搞產業升級,想唔high tech揩嘢,你估機會大不大?

為何你早二三十年買一層樓擺係度乜都無做,便可累積大量財富,而現今年輕人有同樣的本事,搏到盡,最叻都係買到納米樓?相信收成期論的人,或者嘗試回答這問題。

奉勸陳健波,請不要過分高估自己那一代人對社會的貢獻,亦不要覺得自己回報那樣多,和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是匹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