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失去巿民支持的勇武會往何處去?

失去巿民支持的勇武會往何處去?

在10月1日和政府頒佈禁蒙面法則後,在所有的評論文章中,相信只有筆者持運動趨向降溫的說法。這個說法看似荒謬,可惜這是香港目前的唯一出路。筆者從這兩天的示威形態中,仍然相信自己的觀察。筆者認為應再觀察一至兩天再作定論。筆者注意到兩點:

(一)包括連登在內的網上的主流勇武意見,開始呼籲暫停大規模破壞。
(二)十月七日晚上的蒙面抗爭的人數不單大幅減少,他們也改變以往的裝束,將其招牌式防毒面具改為醫院口罩。他們也無法在街路上與防暴警察對峙,無法抵禦警車驅趕。

當勇武感到失望後,他們會否走愛爾蘭共和軍的道路呢?網上有兩篇較為重要文章討論了這個問題,一篇是北愛問題專家Mike Chinoy的 “Could Hong Kong Become Belfast? ” ;另一篇是親中學者宋恩榮教授的《內戰的無間地獄:昨日北愛爾蘭,明日香港?》

Could Hong Kong Become Belfast?

Mike Chinoy認為香港目前的社會問題與當年愛爾蘭相似,因而有機會如北愛爾蘭般出現一個長期動盪,史稱為“the Troubles”。
  
Mike的類比觀點認為:
 
“Catholic population be given the same political and civil rights enjoyed by the Protestant majority and other British citizens. As Boyle says in my book, “I was mobilized by the sense of injustice that such a large section of the population were excluded from power in a British state.” The initial response of the North’s Protestant-dominated government, however, was indifference, hostility and support for police efforts to stifle the movement ”

  
“In Hong Kong, the original demand for the withdrawal of the extradition bill was grudgingly met in early September. The move was too little, too late. Police actions as well as pro-Beijing thugs who attacked demonstrators and civilians, along with the government’s unyielding arrogance, produced four other demands: creation of an independent commission to investigate police behavior, overturning the designation of arrested protestors as rioters, Lam’s resignation and genuine democratic reforms. Unless all demands are met, the protesters vow to continue. ”
  
Mike的大意認為香港政府也與當年英國政府一樣,不顧當地人的一些合理要求,而派軍警鎮壓,將政治問題轉化為對軍警的仇恨。它在愛爾蘭觸發了一場維時三十年的暴力反抗。這場反抗運動最終在英國政府讓步,願意給北愛享有公民投票決定自治的權利的《貝爾法斯特協議》(Belfast Agreement)後,暴力衝突才結束。現在的英國脫歐有關愛爾蘭是否設立關卡,重新觸發愛爾蘭危機,因為它可能牴觸《貝爾法斯特協議》條例。
  
Mike的結論是兩者相似,香港未來會有一段曠時日久的反抗運動,甚至有可能出現城巿游擊戰,出現真正的恐怖活動。
  
宋恩榮的文章沒有新意,基本上是重覆Mike的觀點,但他的立場較溫和,傾向於認為中央應對港讓步。
  
他說:「筆者一些藍營朋友,認為只要中央出動解放軍或者武警『止暴制亂』,香港的亂局可以迅速解決。在捱過一輪西方制裁後,香港可以恢復正常,國家也可以繼續發展;不過筆者認為這只是過度簡單化的觀點。」
  
他認為中央應該:「是以中央政府在香港的角色無可取代,幫助香港走出困局也是責無旁貸。在『一國兩制』的安排下,中央政府需要尊重香港制度的特殊性。面對香港抗爭者不斷測試中央的底線,中央領導人需要寬宏的胸襟和器量,也需要細緻的耐性。」

愛爾蘭問題

筆者因為在去年研究英國脫歐,寫了兩篇文章,分別是《脫歐困局中的北愛問題》和《文翠珊可能無法達成協議》。筆者在2018年9月18日的文章說對了文翠珊的命運,她在2019年5月24日宣佈辭職。
  
《貝爾法斯特協議》條例訂明:「它容許北愛居民自行選擇為英國人、愛爾蘭人還是兩者。」
  
筆者文章指出:「北愛雖然曾經打餐死,愛爾蘭共和國似乎不太熱衷。它享受貨物經英國港口運到歐洲多些,但由於脫歐談不攏可能斷了其財路,它開設了第一條海運直到歐洲的航線。愛爾蘭時報(Irish Times)不太關心英國脫歐和北愛問題。

北愛在和平協議後,失業率大幅改善,在地區選舉中,強硬的新芬派被到內部的經濟派壓力。從大局看,愛爾蘭問題似乎是經濟問題和以維持現狀派為主。

《貝爾法斯特協議》雖然對獨立運動十分寬鬆,但由於北愛的新教徒與天主教徒的比例約為48%比45%,約11%會說愛爾蘭語,因此,北愛差不多不可能透過公投獨立。」
  
筆者認為文翠珊走向失敗是因為:「但問題是,歐盟已集中精力研究如何以技術方法解決愛爾蘭邊界的問題。換句話說,這等於約翰遜方案。這一點,文翠珊一定受不著這度氣。」

給林鄭政權的一點意見

就算林鄭的奸計得逞,打壓了今次巿民的反抗,筆者建議她得些好意需回手,放生現時被捕的大批示威者。她應明白被捕的很多學生是無辜的,不要把一整代青年趕上絕路。
  
當勇武感到迷惘無助,沒有出路時,轉到地下,製造炸彈的恐怖主義思潮便很容易植根。林鄭應該明白,她今天炸開了的熱鍋是拜其上任梁振英所賜,五年來在雨傘運動中遺留下來的蟻民,和沒有善後所播下的火種。
  
因此,在事件開始平息之後,林鄭應答允送中運動的五項訴求,給香港一條出路。否則,香港極有可能如Mike所說,永無寧日,成為港式的Trouble時期。

2019年10月7日

附註:
Mike Chinoy:“Could Hong Kong Become Belfast? ” October 1, 2019
宋恩榮:《內戰的無間地獄:昨日北愛爾蘭,明日香港?》2019-10-07
劉山青:《脫歐困局中的北愛問題》2018-07-30
劉山青:《文翠珊可能無法達成協議》2018/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