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區議會選舉提名期本周五(10月4日)開始,在荃灣,四名擬參選人組成「荃灣沿海連線」,其中服務「荃灣郊區」的譚蓓欣(Moon),現任區議員為上屆被視為「傘兵」的伍顯龍,他們批評伍的民主立場不堅定,伍顯龍回應獨媒時表示,他不希望被任何標籤如「傘兵」定義,只希望「議事論事」。
23歲的譚蓓欣(Moon)曾擔任學生會的外務副主席,剛從大專畢業,考慮出戰自己所住的選區「荃灣郊區」。Moon家住豪景花園,指區內的交通及飛車問題等,在區議會上只停留在紙上談兵,未有真正處理。她表示自己以居民身份出席最後一屆區議會會議旁聽有關飛車問題,「連信都撰埋,但最好笑係冇一個警方的代表出席回應問題,我覺得呢件事十分奇怪」。
8月5日「全港大三罷」中,荃灣出現刀手斬人,Moon正正是站在受傷的人的旁邊,「望到成地都係血,有啲血組織係地下」,令她真正感受到「危險的事已經來到社區」。不過她稱「我唔知我可以向邊一個求救,荃灣區議員對呢件都會避而不談,求助個一刻其實係揾唔到佢地」,此事成為她積極考慮選區議員的契機。
她批評當區區議員,上屆被視為「傘兵」的伍顯龍,在荃灣區議會多項投票立場顯示其不屬民主派,包括在「高鐵割地兩檢」、「收回單程證審批權」及「國歌慶祝活動撥款」上投下「棄權」,更支持明日大嶼人工島及百萬元燈飾工程。伍上屆是以1,984票,成功擊敗獲1,812票,屬鄉事的建制區議員陳偉明。
伍顯龍回覆獨媒表示,自己並無政黨背景,不會每項事情均會反對,他傾向構思如何做得更好,作出改善及提高質素,而非盲目反對。對於投票紀錄被質疑,伍顯龍促批評者翻查會議紀錄,他指支持明日大嶼是「平衡各方利益」,而燈飾工程則認為居民未必一定會到尖沙咀欣賞燈飾,「寧願花多啲心機、創意去諗點做好啲(荃灣區內)燈飾設計」。
至於一地兩檢,伍顯龍表示區議會討論時未有清晰數據,亦沒有班次,在資料不充足下「棄權」。他最後強調,不希望因為「傘兵」一詞而定義他為任何一個派別,「想做一個議事論事嘅區議員。」
「荃灣沿海連線」另外三名成員,包括考慮出選「麗濤」的謝旻澤。他同樣是荃灣居民,指單純從「海旁臭味」一問題中就已經見證到區議員沒有用心着手處理,「其實臭味係由喉管駁錯,花8年都未諗好點解決,不如花8年重新舖過啲喉管啦」,覺得現時區議會只以「治標不治本」的方式「解決」問題。
「入去議會嘅人佢地發揮唔到代議事的角色,失去左功能」,積極考慮出戰「祈德尊」的陳劍琴,期望可以連結不同的居民一同「光復荃灣」,以及推動女性參政。
今年打算再出戰區選的劉志雄牧師,自四月至今一直進行地區工作。他表示選區「汀深」需要悠雅及寧靜的生活,但「飛車」問題不斷,亦未有方法解決沙灘垃圾問題。
記者:鄒樂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