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香港民意研究計劃在上月24日舉行慎思會,透過比較94名年青人在參與慎思會前後的對反送中運動的取態。今日香港民研發布第二階段的《反送中事件—民間民情報告》,結果反映普遍青年人雖對爭取五大訴求感到悲觀,但仍選擇繼續堅持。同時,有九成受訪者支持爭取五大訴求;另外,支持重啟政改的人數亦有上升趨勢。
是次調查參考美國史丹福大學的設計模式,透過問卷調查,分析參與者在慎思前後取態的變化。有94名18至30歲的年青人參與整個會議過程,研究探討的議題截至8月24日,主要圍繞五大訴求、罷免問責官員、警隊表現及資訊傳播作討論。
問卷評分以10分為非常支持,0分為非常反對。調查發現,在多個訴求中,受訪者對全面撤回逃犯條例修訂的評分為最高,平均有9.3分;其次是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平均有9.2分。另外,受訪者在參與慎思會討論後變得更支持重啟政改,平均分由8.7分增加至9分;而對於官民問責下台稍有下降,由8.5降至8.1。而受訪者對警隊的表現評分維持低企,由0.5分稍增至0.6分。
受訪者普遍認為政府不會接納五大訴求,但他們仍會選擇繼續爭取。他們均視反送中運動為最後一次「守住民主、自由」的機會。另外,亦有青年人為未來著想,認為不能容許警察濫暴,成立獨立調查委員能確保市民安全,亦是政府的基本責任。
在抗爭手法上,受訪者在6月初多認同以和平、理性方式抗爭。但隨著政府無視訴求,以及警方的暴行,令他們對行動升級的接受程度提升了。他們傾向認為如不傷及無辜市民,他們絕對不會阻止「勇武」示威者「掟磚」和「放火」。
大部分年青人支持反送中運動,同時高度關注反修例的資訊。他們常用接觸資訊的渠道是社交媒體,如:Telegram、連登討論區。同時,調查亦發現年青人雖然對警察濫暴和政府不滿,仍對不同立場的資訊持開放態度。另一方面,年青人亦表示長輩與他們的意見有很大的分歧,因而產生矛盾令彼此關係變差。
香港民意研究所主席兼行政總裁鍾庭耀博士指出雙方暴力有如「螺旋」般上升,情況令人擔憂。同時亦表達出因這兩天因911 恐怖襲擊事件的第18周年,沒有大型的衝突場面發生,只有唱歌和人鏈活動,是政府善意的最好時機。他建議警隊應考慮「暫緩」向休班警派發警棍,藉此平復社會氣氛,才有基礎展閞對話平台。而對港鐵中秋不作通宵服務方面,鍾庭耀認為港鐘公司有過份擔心,造成市民不便反令市民不滿。
公民實踐培育基金董事陳方安生認為市民對監警會缺乏信心,因為大部分成員屬建制派人士,而最近委任的兩位成員余黎青萍及林定國,前者在未調查的情況下先認為警方不會濫暴,後者則是香港大律師公會前主席,法律界舉行的三次黑衣和平遊行均從未出席,兩人和監警會是否中立成疑。同時,陳方安生認為行政長官應回應大眾訴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至於被問到《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是否有如特首林鄭月娥所說干預特區事務,陳方安生認為香港在1992年與美國簽署的《香港關係法》,保障了香港的人權、民主與自治。現時亦有不少美國公司在港投資,亦有不少美國公民在港居住,美國在法案中是當然的持分者。
記者:何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