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大專罷課集會3萬人參與 學生抗議警察濫暴、政府偏聽

大專罷課集會3萬人參與 學生抗議警察濫暴、政府偏聽

(獨媒特約報導)大專院校學生今日下午在中大百萬大道舉行罷課集會,大會指有逾3萬人參與,較2014年雨傘運動前夕於同地舉行的罷課集會為多。中大學生會會長蘇浚峰認為,反送中運動得到許多市民支持,故人數創下新高。

中大校方早前勸籲暫停集會,蘇浚峰回應指學生有集會自由,而校方其後在電力及保安方面亦有提供協助。他指如果兩星期後政府仍沒有回應,學生不排除會有其他行動。

蘇浚峰表示,星期五將有社區行動日,屆時將會有街站宣傳。被問及會否擔心當日安全,例如惹來刀手「招呼」,蘇指是和平發聲,安全方面應沒有太大問題。

20190902180132_IMG_4591
中大學生會會長蘇浚峰

就讀樹仁大學社工系的麥同學希望透過罷課集會,向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公眾傳達他們對社會的不滿,包括警察濫暴問題。他批評警方近日不斷打壓社會工作者,例如有未成年示威者被捕後需要社工協助,卻遭到警方的阻撓,甚至有社工被捕。麥同學認為警察明顯是濫權,「作為社工學生,而家唔出嚟,仲要等到幾時?」

IMG_0025
麥同學

就讀香港大學的張同學指,作為一個有獨立思考的大學生,罷課初心都是為了香港更好。他認為警方在8月31日晚,於太子站肆意毆打市民是極不公義的事,「佢哋(警察)應該係保護市民,而唔係用暴力對待市民」。他又指就算不支持反送中運動,稍為有良知的人都會明白警察的行為是不正確的。

IMG_0028
張同學

就讀嶺南大學的梁同學認為,林鄭根本無心解決問題,早前表示要建立對話平台,這幾天卻又進行大搜捕,是自相矛盾,「佢根本無心去傾,只係一味拉人,製造恐慌,等我哋驚」。他又指警方在港鐵站濫捕,行為形同黑社會,「地鐵入邊嘅人已經跪晒喺地下,仲要對住佢哋噴胡椒噴霧同打,恃住有中聯辦撐腰。」

IMG_0022
梁同學

斥校方借學術之名抹殺人權

中大反送中關注組代表在台上發言表示,許多中大同學的權益都被校方假借學術之名侵犯,例如中醫、中文系、語言系的同學都將因課程架構「被送中」,有機會被內地搜查手機及個人資料。他指出,中大人應正視問題,推動校方取消不合理的課程架構,不能假借學術之名抹殺人權。

關注組代表亦表示,校園是社會的一部分,援引新亞書院校歌「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鼓勵同學在艱苦的時刻亦勿忘死士及被捕人士,「寧化飛灰,不作浮塵,行佢哋無法行落去的路」。

中大學生會前會長張秀賢上台發言,他指五大訴求震耳欲聾,但林鄭月娥只懂偏聽。張秀賢強調「沒有暴徒只有暴政」,指責政府將事情歸咎示威者無疑是抱薪救火。他指,政府指責示威變質,實際上是源於政權變態,將反常事情變成日常,而當生活反常變成正常、抗爭變成日常,市民更是無法過回正常生活。

張秀賢又指,現在有過千名義士被捕,更有人以死明志,在場的每一位要為他們爭取公道,五大訴求得以落實,才是無負義士。他寄望學生們比5年前雨傘運動時更勇敢,直到見到勝利的一天,期望各位有朝一日能除下我「豬嘴」,在「煲底」相見。

20190902174812_IMG_4584
中大學生會前會長張秀賢

高教界籲保護學生 免因罷課受處分

高教公民召集人黃偉國指,如果有學生因為罷課被大學懲處,他們一定不會坐視不理。他指出學術自由的意思是學者、學生能在無威逼威脅的情況下,說出自己所相信的事。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指,昨日機場撤退行動,令他想起30年前港人攀山涉水前往遮打花園集會,形容歷史有所呼應。他指雖然今日罷課,但他深信不少同學都想正正常常上課,希望有「正正常常的香港、有免於恐懼的自由」。馬嶽表示經過暑假後,相信許多同學都會明白出門不用思考穿甚麼顏色的衣服、港鐵站沒有封站都不是理所當然,原來香港人需要努力爭取才會有這些自由。

馬嶽表示,或者還有同學認為做好自己份內事就可以,但現在香港的情況是有人講「香港人加油」便會失去工作,社工到現場調停便被控暴動。他形容香港人參與了一個歷時幾十年的「大project」,累的時候雖可以休息,但無人可以置身事外。

20190902162851_IMG_4493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

家長團體向年輕人道歉:大人總是來遲

傘下爸媽Dorothy向年輕人道歉,指家長總是在運動中遲來。她指,雨傘運動時不少大人認為這是一場學生運動,大人是支援角色為多,例如傘下爸媽的成立,就是因為2014年時警察對年輕人使用不適當暴力。Dorothy憶述當年不少學生與現在罷課的同學一樣,剛剛升上大學、無權無勢,更可能遭到家人反對,但在這群師兄師姐5年前的疾呼下,不少大人在今日已覺醒,加入支援學生的隊伍。她承諾縱使不知未來如何,大人總會與各位同在。

法政匯思召集人李安然表示,大學是求知的地方,今日的罷課是告訴學校自己拒絕學校的課程,犧牲利益出來罷課。他反問當學生出來罷課的時候,校長、教師又為社會犧牲了甚麼,是否在這種時刻仍要為社會裝飾,顯示社會一切如常。

20190902152548_IMG_4456

記者:鄧佳明、何紹軒、鄭樂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