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馬鞍山示威者被打,警署被襲,我們都應同情嗎?

馬鞍山示威者被打,警署被襲,我們都應同情嗎?

文:Sam@TreeholeHK

《逃犯條例》修訂政治風波發展至今,馬鞍山也已經演化到有不少暴力事件發生。早前馬鞍山警署被圍事件,網上充斥著馬鞍山市民在行人天橋被警察以胡椒彈所傷之影片。「黃絲」看見後感到十分傷痛,而很多「藍絲」卻哈哈大笑,說他們「抵死」。奇怪的是大家同是馬鞍山人,為何會對同一個暴力畫面有截然不同的反應呢?這個分別可能顯示了同理心的局限。

「同理心」這個詞大家都聽過,普遍介定為人類天生代入他人,感同身受的能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同理心,只是對象不同。

近期社會運動的宣傳中不斷找到利用同理心引起大眾關注的例子,7月14日沙田遊行後網上流傳一張警察被示威者咬斷指的血腥照片,後証實為數年前的舊照被誤用。這些文宣的目的明顯是讓觀眾感同身受當時情況,觸發他們的同理心而支持該專頁的政治立場。如此有效的手段看似在政治宣傳中無可厚非,但長期利用這種做法煽動人民情緒會有甚麼缺點和潛在問題呢?

同情心失效,因爲我們不視對方爲一份子

根據腦神經科學家 Jean Decety 的影片觀看研究,人類無可避免對不同意,不了解的人產生較少的同理心。也有歐洲研究找來足球球迷接受電擊手背測試,發現如果是看見是同一隊球隊的球迷受到電擊,同理神經反應會比不同球隊的球迷強出很多。社會神經科學家 Lasana Harris 和 Susan Fiske 更發現,人類未必把排斥討厭的人當作為人看。

這或許能解釋為何部份「藍絲」會有我在開頭所述的冷血反應。他們未必是部分「黃絲」所言沒有良知或人性,可能只是因為他們意識上就是非常討厭示威者,雖然大家都是香港人,但仍不當示威者為他們的一份子,或者是太不了解示威者,所以減弱了他們同理心反應。同理心就像一把雙面刃,當人慣性被同理心牽動一言一行,便會被同理心的缺點所害。

如果純粹冷血哈哈大笑那還好,但恐怕還會引發更嚴重的問題。根據心理學家 Anneke Buffone 及 Michael Poulin 的實驗,同理心會引起同仇敵愾的憤慨情緒,影響了人的理性決擇,甚至催生暴力行為。「黃絲」看見警民衝突的片段,他們會想幫助示威者,但亦會向惡意對待示威者的警察表達無盡憤怒,除了令情緒大受影響外,亦或多或少增加了他們的暴力傾向。

我們不可以,也不應以理性去令自己不憤怒,但可以以理性決定如何表達自己的同理心和憤怒,也可以和社會上不同的人討論,如何以比較一致的行為去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