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近日推出一份諮詢不同主科改革的文件,其中一項意欲將中文科現行四卷(閱讀、寫作、聆聽、說話)大幅削減至兩份(只保留閱讀、寫作)。教育局以不合成本效益、考核過程不公及對職場用處不大幾點而有意將卷四改為校本評核。對於教育局改革的理據,特別是後兩點,作為本地公開試的過來人,本人實在不敢苛同。
考評局指出說話卷對職場人士沒有正面作用,以此作為應該取消這卷別的理據,這一點實在難以讓人信服。事實上,有關考核公平性的問題牽涉至其實用性。面對討論的不公,例如同學壟斷發言,如何冷靜地插入討論,將局面調回正軌;當他人與自己意見相反時,如何以說之以理的方式進行遊說,這些牽涉到應變能力、承受壓力的處事方式,不是人一生反覆學習的課題嗎?
即便在考場表現不佳,對於日後的人生也是值得銘記於心的一課。記得當年高考的小組討論中,素來不喜歡與人爭辯的我竟與同場幾名考生均持相反立場,短短十數分鐘,幾名考生分別向我口誅筆討,當下如何佯裝鎮定,逐一回應對方的情況歷歷在目,萬幸最後的成績尚算不錯,但更重要的是這個應考經歷提醒我保持冷靜的重要性,對我往後的人生有莫大禆益。既然得著牽涉人生,那又怎能說用處不大?
人類是群居動物,與人溝通、表達意見是自然不過的事,而討論實離不開意見分歧的情況。現今社會,不少人不說髒話就如同成為啞巴,10分鐘在的小組討論正是濃縮了的生命討論,如何繃緊情緒下保持克制、思路清晰,以字字鏗鏘的方式為自己據理力爭,這自然是人生的必修課。
其實對於職場人士而言,大部分在學校裡學習過知識,對現時的生活實無具體大作用。例如,除非從事與數理相關的工作,離開考場以後,sin、cos、tan對曾經是考生的成年人而言,根本無實際作用,但我們亦不會貿然放棄這一科,同樣道理,既然卷四存在明顯價值,那也不應被取消。
教育局在文件內表示有意將卷四改為校本評核,然而由學校作為評審,由任教老師作為評審員,會否出現偏頗學生的情況?這又會否演變成另一種的考核過程不公?相對另外三份較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閱讀、寫作、聆聽卷,說話卷的價值在於表現會受外來因素影響。如果將卷四改為校本評核,在熟悉的環境下由熟悉的老師與熟悉的同學進行考核,又是否仍能做到這一點?
最後,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強弱點,捨難取易是人生常態。因此,教育局基於考核中或會出現問題提倡取消方案亦是能夠理解。然而,遇上問題即放棄又否是正確的人生觀嗎?教育對於下一代的影響性無庸置疑,如今作為教育龍頭的教育局竟然鼓勵學生遇上困難即放棄,甚至是扼殺學生應變突發情況的機會。這樣呵護學生,一方面助長學生消極逃避問題、另一方面更是剝奪他們在成長階段面對風雨建立的壯健心態,這對於學生絕不是一個正確的道向。
基於上述數點,卷四絕對有保留的必要,當然考核方法、內容方向仍有商榷的空間。教育局或可加插更為生活化的考題,譬如說傳統節日在今天的香港是否仍有保育價值?香港應如何保持國際城市的競爭力?這類涉及日常生活的題目,讓說話卷變得更「貼地」、卷別效用或更能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