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台灣女生親身來港支持 寄語港人:盡力做可做的事

台灣女生親身來港支持 寄語港人:盡力做可做的事

(獨媒特約報導)民陣今日(6月16日)再次發起反送中遊行,在維園的一隅,記者看見一群人講著流暢的國語,又在行李箱內翻出退熱貼等物資,其中一人掛住一句標語:「我是台灣人,第一次來香港」。台灣女大學生張珮歆就讀長庚大學二年級,張看上來跟普通大學生一樣,眼神卻無比堅定。6月12日的集會,她站在前線跟警察對峙,一手持生理鹽水,另一隻手拍照、拍片放上Instagram,讓台灣人看到香港的抗爭行動。

她指,自上星期就陷入焦慮的狀態,亦十分留意時事新聞,至上周日(6月9日)她有香港社運朋友在行動中被捕,亦被警察打。6月11日,有消息指警察已經佩槍,她擔心六四事件會重演,「我當時氣炸了」。

傘運始關心香港 有感台港為「生命共同體」

張珮歆受太陽花學運所啟蒙,自2014年雨傘運動已經開始關心香港的事務。她被捕的香港朋友時,亦是因爲出席一個在台關於傘運的研討會而結識的。她坦言,自小已經是為不公義發聲的人,亦是因為憤怒而關心傘運。

被問及為何會關注香港時事,她說「大家的共同敵人也是一樣吧」,同時殖民歷史相似,其後香港被主權移交,而台灣當時正處於前途未知的狀態。香港執行一國兩制,這亦有機會是台灣未來的出路,她指「我很愛台灣」,對她而言,香港的政治情況正正有助她思考台灣未來的出路:「要統,還是要獨」。

IMG_3141

站出來 是為了保護珍重的地方

昨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佈暫緩修例,張珮歆批評港府「玩文字遊戲」,指站出來最終未必能夠抵抗修例,但終究讓全世界知道香港人很抗拒修例,向中央政府施壓。她指出香港人的行動不單是保護香港,更加是保護周邊、甚至是保護國際上有機會被中共打壓的人。

她又稱讚香港人偉大,指「部份人的犧牲絕對有價值」,因為香港人的行動已令台灣不少民眾覺醒。台灣因為曾經經歷戒嚴,所以上一代會有一種「不要談政治」的想法,「不要談政治,不要講政治,你談政治就是不好」,她關心政局及香港事務,令她跟父母的關係鬧得很僵。但她堅持,政治是眾人的事:「政治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大家不能不去想,一起共事就是政治」,不去談換來的只有更差的管治,日後市民想要反抗的成本就會更高。

她指,香港人對於修例的對抗,正正令面對明年總統大選的台灣人關注香港,甚至有很多台灣人飛來香港,對台灣人在總統選舉中的選擇有很大的影響。她坦言是因為有感台灣和香港是「生命共同體」,才來港關注。

張曾經在中國生活了一年,懂事之時自覺是中國人,但開始讀書之後,她認知了自己是台灣人,跟中國人這個身份不同。「受教育的目的是讓我們可以明辨是非」,她引用自己學歷史的感悟指出,一直以來學的都是中原史觀,以中國為中心,但隨著她慢慢學習,她也意識到中華民國也有不正當之處,從而了解到港英政府的很多問題,但從這些歷史角度或者會有別的方式作應對。她強調要為人民最大的福祉著想,絕對站在人民的立場,希望人民得以安居樂業,「因為國家之所以存在,是為了保護人民,而人民不是讓他(當權者)鞏固權力的利器」。她向記者憶述6月12日站在前線,催淚彈殻跌在腳邊,一手持相機,另一手持生理鹽水為傷者洗眼,在前線她確實看到抗爭者主動攻擊,但更多的是警方攻擊手無寸鐵的市民。她反思警民關係為何破裂,亦強調人民的利益才是最重要,不希望有人受傷。

受冷言冷言 仍堅持「站在人民的立場」

張珮歆借用學歷史時的感悟指,每一個政權都有盛衰,重要的是人民如何奮力抵抗,「對未來真正的灌溉,是把努力留給現在」。

張珮歆透露,為參與社會運動付出了代價,家人反對,亦進出了警局無數次,但她仍深信,雖然每人的世界觀有差異,但歷史、錯誤是人人皆需面對。她表明不害怕失敗,亦不會屈服於威權,「盡最大的努力做自己可做的事」,希望港人能代她發聲。

記者:湯璧瑜、陳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