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洲棕地作業者黃先生(左)及吳先生(右)均認為所經營的棕土作業難以遷入多層式工廈,憂慮重置困難,不滿政府研究發展時未有了解業界需要。
2016年,當時正競選立法會議員的朱凱廸揭發政府私下向鄉事委員會「摸底」後,將整個橫洲房屋發展計劃中的棕土部份剔除,令可建公屋單位由17,000個大幅減至4,000個。及後政府搬出棕土為「第2及第3期」的說法,現時則改稱為「橫洲其餘公營房屋發展計劃」,可行性研究原擬於今年初完成,報告現時卻仍未出爐。政府究竟是否真的有心發展?有橫洲棕土作業者批評,政府3年來從未諮詢過他們。
相關報導:
橫洲黑幕未解 三村即將迫遷 村民:我只想維持鄉村生活
本土研究社統計橫洲發展範圍內之棕地作業分佈,凡有放置貨櫃、拖架或大型機器的土地均統稱為「貨櫃場」,此類作業較難遷入工廈繼續運作,佔第2、第3期發展計劃範圍面積約四成。
曾票投朱凱廸盼促成溝通 斥政府造地欠規劃
在橫洲經營棕土作業逾20年的黃先生,管理多部挖掘機等重型機器,表示如果收地只能無奈結束生意。同事黃小姐則表示,自己在2016年投了朱凱廸一票,相信他能就橫洲發展在議會反映業界意見,不過至今仍未聞諮詢,坦言「對佢(朱)有啲失望」。
黃小姐認為,香港土地問題源於「政府賣哂啲地畀發展商起私人豪宅」,甚至花6,000億推行「明日大嶼」,直斥政府應先「諗清楚」如何運用資源,「唔係無啦啦揼納稅人嘅錢,做啲唔知O唔OK嘅嘢」。對於政府建議興建多層式棕土作業大樓,重置棕土作業,黃小姐指不少作業無法「上樓」,不應被優先發展,望政府先了解業界需要,勿封殺作業者糊口空間。她又建議先研究發展橫洲工業邨,認為邨內不少業務已設於有蓋廠房或辦公室,將其重置於多層式工廈的難度,遠比棕地作業為低。
在橫洲上班、今年31歲的吳先生,所屬公司參與基建如隧道、機場第三條跑道工程等,相信行業有前景、對香港有貢獻。對於或被搬遷,吳先生指「要走走去邊?有地方,就搬走咗啦!」認為橫洲配套充足,道路寬闊,交通便利,質疑重置相當困難:「(新址)夠唔夠我哋大車行呢?會唔會被周邊居民投訴擾民先?」
今年1月,立法會橫洲發展項目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朱凱廸,曾安排議員到現場視察。朱凱廸指,他早已要求在研究發展時諮詢作業者,「唔可以只做技術性嘅研究」,應包括研究如何重置棕土作業;他重申,這正正是他安排議員考察棕土的原因。他指土木工程拓展署將於今年第一季提交可行性報告,期望屆時與作業者一同爭取妥善安置。
物流業要求延後8年收地 朱凱廸:唔係好現實
有不願上鏡、在橫洲經營運輸物流的楊姓代表指,橫洲餘下擬建的房屋範圍涉及約100戶棕地作業者,包括停車場及運輸物流業經營地,估計目前每戶工人為5至30人不等。他對政府完全沒有與業權人及經營者商討表示不滿,但稱業界願意配合收地,望政府給予8至10年寬限期,並保留1/3土地作棕土作業。
不過,他亦承認「難上樓」的重型貨櫃場集中於元朗工業邨擬擴建範圍,擬建公屋的範圍則僅「影響少少」,但他指有蓋倉庫或貯物場等作業者投資龐大,建佔地2萬呎倉庫需花近400萬元,反問若短時間內收回土地「點回本呢?」
曾在橫洲綠化地帶建屋「摸底」期間反映原居民意見的他,形容綠化地帶及郊野公園邊陲「無用」、「只係種草」,又指被迫遷村民有不少「上樓」選擇,可加大賠償金解決安置問題。
對於延後橫洲棕地發展8至10年,朱凱廸表明不贊同,指等同將全港棕地延後10年發展,「土地選項即刻無咗1,300公頃,唔係好現實。」他又指政府應盡早處理棕土違規及環境污染的問題,並安排「正規地方」讓物流業運作,指棕土出現本身是「政策懶惰」。
土木工程拓展署在洪水橋擬建多層樓宇的模擬圖片。(區議會文件)
去年10月,元朗區議會原擬討論在洪水橋及元朗工業邨興建多層式大樓,重置棕土作業。政府文件稱屏山鄉事委員會拒絕與官員會面商討,區議會會議當日,多名鄉事派議員動議終止議程,無法在會上討論。
朱凱廸則認為,政府提出的多層式棕土作業大廈細節欠奉,連誰有資格可獲安排重置上樓仍未有定案,但他認同「上樓」方案,指兩年前與時任立法會議員姚松炎進行的研究顯示,元朗工業邨擴展部份可同時興建多層式大廈及預留土地予露天作業,重置所有棕土作業者。
本報曾邀約兩名屬鄉事派的元朗區議員梁福元及區議會主席沈豪傑訪問,未獲應允。
本研社:棕土優先可行 政府有責訂政策主動規劃
民間研究團體本土研究社去年發布《隔世追棕——新界棕土擴張軌跡與現況》,透過衛星圖及航空圖片統計,發現2017年全港有逾1,521公頃棕土,比政府估算多200公頃,批評政府蓄意貶低棕土發展潛力。
本土研究社成員楊夏至指,發展土地的優次原則應考慮經濟及環境成本,而棕土環境價值較低,「點都應該郁先過綠化地或郊野公園」,政府未有善用閒置官地及棕土,便向綠化地帶開刀並不恰當:「有啲犧牲係無必要。」
凡有放置貨櫃、拖架或大型機器的土地,於本研社統計中均統稱為「貨櫃場」,佔橫洲第2、第3期發展計劃範圍面積約四成。楊夏至認同此類棕土作業難以上樓,但強調不代表棕地不能發展。他指本港有合適土地,如207公頃已修復的舊堆填區(環保署2018年數字)就可重置露天作業。
楊夏至要求政府制訂全面的政策,主動重新規劃及安置有價值的棕土作業,而非只著眼「搵地起樓」,「唔係郁到嗰個位,先諗嗰個位」,「如果一早有相應對策,就唔會有藉口拖。」他指棕土的無序擴張,正正是政府縱容違規棕土場,以及批准改劃時欠清晰準則所致。他憂慮政府若仍不認真諮詢棕土業界需要、制定完善的產業政策,盲目收地發展或導致棕地作業者「周圍搬」,製造出更多棕地。
《元居民》記者:梁德明
獨媒記者:梁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