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獨立媒體(香港)發起社區報眾籌計劃,目標籌得30萬元,培育更多社區報在香港各區落地生根,為民主發展打好基礎。計劃上年度已成功協助《馬聞》及《元居民》兩份社區報開始出版,發起人之一、時事評論員梁啟智指,期望在今年底的區議會選舉前,支援共四份社區報出版。
眾籌計劃於去年啟動,籌到超過32萬,隨後舉辦了為期三個半月的工作坊,來自各區的街坊寫成逾30篇社區報導,於網上刊出。計劃亦資助社區報實體出版,今年初馬鞍山社區報《馬聞》及元朗社區報《元居民》開始出版,本月已出版第二期。未來一年,計劃會繼續支援《馬聞》及《元居民》,亦會再次舉辦工作坊及招募社區報團隊,目標是在年底區議會選舉前有四份恆常出版的社區報。
梁啟智:讓民主變成生活一部份
梁啟智指,區議會選舉的投票率不高,很多人不了解區議員的工作,誤以為區議員只負責「幾條街」的事宜,但其實區議員能決定社區整體規劃及議會撥款,於特首選舉有投票權,而政府也經常要區議會就全港性議題表態,例如明日大嶼。他以《元居民》的元朗烏頭報導為例,背後其實涉及規劃及社區衝突,而《馬聞》關於精神健康中心的報導,也成功起監督區議員的作用。
梁啟智指,主流媒體少有報導社區新聞,因此需要社區報,由居民親身編採,讓更多居民知悉社區發生的事,將民主變成生活的一部份,「唔係有得投票就叫民主,如果你投票時唔知自己投緊咩,那其實不是民主。」梁亦指,刻下社會被無力感籠罩,但其實「唔係冇嘢可以做」,社區報便是其中一途,用以「推開怨氣」。
(左起)獨立媒體(香港)主席葉蔭聰、計劃發起人梁啟智及劉小麗。
獨立媒體(香港)主席葉蔭聰指,社區報鼓勵居民關心自己的事務,是由下而上的社區參與,有很大潛能,希望能擴展規模。發起人劉小麗亦認為,社區報能有效讓居民知道,很多日常生活背後都是政治,希望透過計劃聚集更多有志之士參與。發起人何芝君表示,社區報讓居民更關心社區,更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引起討論。
灣仔區議員、發起人楊雪盈指,近日屯門區議會討論是否讓公眾直播會議,及會議紀錄是否記名,她形容是「恐龍時代」、「反智」。她指,當區議員逃避向公眾交代,社區報正為居民提供詳盡、多角度的資訊。
參加者:報導引起迴響 自己對社區認識亦加深
《馬聞》成員吳鈞然表示,過去希望有平台讓馬鞍山居民討論社區事務,但成員本業都非傳媒,於是去年參與計劃的培訓工作坊,學習基本的新聞採訪知識。吳提到,《馬聞》創刊號報導耀安邨開設精神健康中心,她作為耀安邨居民,發現區內居民並不知情,而報導出版後,成功刊起關注,中心的承辦機構神託會急急舉辦簡介會,區議員的態度也有所改變。吳指如果不在區內派發實體報,只在網上討論的話,相信不會引起如此大迴響。
《元居民》成員黃麗穎指,一直想辦社區報,為社區事務留下詳盡紀錄,而非「Facebook碌一碌就算」;但她亦指,眾成員「有一腔熱誠,但實戰經驗好少」,工作坊正提供學習機會。黃麗穎指,報導在社區反應熱烈,而辦報對自己的影響亦很大,例如她本來不熟識魚市場,實地採訪才知道它的運作,亦了解到日常生活與政治的關係。
記者:劉軒
攝影:黃俊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