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元朗烏頭」獨特黃油兼附安全認證 與大陸魚爭勝

「元朗烏頭」獨特黃油兼附安全認證 與大陸魚爭勝

元朗魚市場到底賣乜魚咁特別?答案是鯇魚、大魚,以及元朗的「本地薑」——烏頭。對於香港新界養魚協進會前理事長黎來就(大黎生)及兒子黎漢帆來說,魚市場不僅是家業承傳之處,更關係到他們引以為傲的「元朗烏頭」存亡。大細黎生表示,其他魚市場主要供應大陸魚,而元朗魚市場是本地魚最重要的批銷點。

上篇:
元朗魚市場擾民? 養魚戶:無咗魚市場,就無本地魚

大黎生的父親自1960年代起,在南生圍及新圍一帶以養殖基圍蝦為生,後因當地生態惡化,難以再養基圍蝦,改為引入烏頭魚苗,從此奠定了黎氏一家從事淡水魚養殖業的基石,也見證著本地淡水魚養殖業的盛衰。

「魚市場一開始時,主要批發本地養殖淡水魚。每日起碼有30噸本地魚喺呢度買賣,而家每日銷量平均就得番7至8噸,只佔呢個魚市場三成左右。」大黎生娓娓道來。

「當年『元朗烏頭』係上等貨,可以用嚟擺酒宴客㗎。」

雖說價錢可能未及其他山珍海味,元朗烏頭卻肯定是上得檯面的名牌美食。大黎生表示,今日的元朗魚市場縱以大陸魚佔多數,元朗烏頭依然超群絕倫,因香港魚塘的環境和水質獨特,尤其適合烏頭生長,能培養出滋味的黃油,「大陸培養咁耐一直都唔太做得到」。

本地養魚專家在面前,當然要問吓點揀靚烏頭。大黎生教路,先挑魚肚大的,再看魚背,愈深色愈好。魚夠硬身又是另一指標,「多膏、新鮮,條魚先會硬」。不過,要讓顧客按壓鮮魚「驗身」,恐怕就不是個個魚販都願意嘍!

本土情結除了獨特黃油,還有對安全的堅持。「我哋養嘅魚唔加農藥,唔加激素!」為了證明本地魚的好,他們參與了漁護署及魚統處推出的「優質養魚場計劃」,消費者只要用智能手機一掃描,就立即得知魚是來自哪一個魚塘,以及曾通過的安全檢測。

黎氏堅持的餵飼方法,成本已比一般用合成魚糧的高,要為烏頭取得二條碼,更要增加額外成本。有「身份證」的烏頭,價錢也賣貴兩成,平均貴25至28元。細黎生不介意花錢換認證,希望讓消費者藉以認識香港還有優質的養殖魚產:「我哋唔想好似大陸啲大閘蟹咁,搞到個行業污煙瘴氣。」

另一養魚戶馮香蘭(蘭姨)表示,人人吃過她養的元朗烏頭都讚不絕口,但生意卻愈來愈難做,因為大陸進口魚價格不僅便宜,而且產量極高:「我哋養10個月,收番6至8兩魚;大陸魚,養半年已有斤幾,食乜㗎?」蘭姨滔滔不絕地質疑大陸魚的安全品質,滿臉不悅:「大陸魚充斥市場,我哋好難生活。愈來愈難做,唔養都罷。」

口裡說得瀟灑,談起南生圍愈來愈多廢棄魚塘,亦不免灰心,說烏頭與元朗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是元朗的名牌,「但無人做,名牌都要執笠」。

DSC05126
養魚戶馮香蘭

大黎生表示,以前本地淡水魚塘集中在天水圍、流浮山、南生圍和新田,自80年代起,多處天水圍魚塘被收回,以發展成現時的新市鎮。根據漁護署的2016年統計,集中在新界西北的本地魚塘面積為1,135公頃,不過大黎生估計,現時南生圍和新田一帶只剩下少數魚塘還在經營。本地魚塘供魚量,僅佔現時全港淡水魚食用量4%。

元朗魚市場是全港唯一一個私人管理的淡水魚批發市場,也是新界區唯一一個魚市場,另外兩個批銷地點為漁護署管理的長沙灣,以及港島西區的副食品批發市場。細黎生強調,元朗魚市場是本地魚批銷的重要地點,更指「無咗呢個魚市場,就無元朗本地魚」。區議會建議,新界應增設一公營批發市場,當局則回應未有相關計劃。

元朗區議會重置魚市場工作小組指出,現時對應魚市場發展的所有政策及方案皆為臨時性質,令欄商不願投資,不利本地魚業發展。漁護署雖表示,提供方便本地養魚戶批銷本地漁產品的地方「值得支持」,惟說到以其「漁業持續發展基金」資助重置魚市場的工程費,卻因魚市場現時由進口魚佔多數,而要再作研究。

面對來自內地魚塘的競爭,魚市場的經營狀況又前景未明,本地魚業愈來愈難做,傳承怎可能沒有危機?黎氏家族經營烏頭養殖產業,到細黎生接手已經是第三代。問到會否承傳下去,細黎生則輕輕苦笑,說正在念大學的女兒理想是做律師,恐怕無意繼承家業。就算元朗這個臨時魚市場最終能成功搬遷,但若產業欠缺支援政策,不僅無法吸引新人入行,更教愈來愈多養魚戶放棄魚塘。下一代的香港人,還有機會吃到本地養殖的元朗烏頭嗎?

《元居民》記者:張靖雯、彭順風
獨媒記者:梁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