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記葵涌 (1716) 上巿,發言由「專家Dickson」代勞,以一貫無厘頭方式回答記者提問,整件事情理之中,公司早就申請穿便服,來個大玩特玩,在記者答問環節中,發言人不是遊花園就是答非所問,有記者即場問有沒有其他人可以代答一些更有意義的東西。有網友戲稱記者質素未夠班,但不消幾句鐘,專做財經新聞的財金網和電台,就將「專家Dickson」的回應,煞有介事寫成新聞。耐人尋味的是如果單看新聞而不看完整的對話,你會以為「專家Dickson」的回應有板有眼,一點也看不到那種戲謔的玩味。
有網民看完嘖嘖稱奇,說為何財經記者這麼強,甚麼人,甚麼說話都可以說得如此「財經新聞」化。不過,假如你夠細心,你可看到「專家Dickson」的確有準備,他說了一些可供作為財經新聞素材的資料,所以才能讓財經新聞記者有話可說,而且說的,只能是他準備好的部份,其他部份的問題,他就用古古怪怪的方式帶人遊花園去了。
這是典型的政治的說話藝術,只是他轉用了另一種語言來表達罷了。你看今時今日不少政治人物,財金人物,其發言的特點和「專家Dickson」都一樣。他們只會說自己想說的話,記者怎樣問,他也只會像人肉錄音機般答些模稜兩可,言不及義的答案。記者要尋找其他新聞的線索,幾乎是不可能的。可他們仍然要交稿,最後就只能寫那幾句有實質內容的交差,而那兩句有內容的東西,就是那位被訪者本來就想你引述的。
所以,六句鐘的立法會會議,其實四百字可寫完,數萬字的報告可以寫成千多字,這是記者的日常工作,當你發現原來真相不似預期時,你就知道記者其實做了一些功夫,而這些功夫,究竟是令人更接近事實,還是將事實包裝成你習慣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更值得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