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誰調換了我的父親》揚威康城影展後,是枝裕和一改家庭倫理劇情,嘗試挑戰審訊過程,從殺人事件勾劃出人性陰暗面,藉以質疑日本司法制度。
故事講述有殺人前科的嫌疑犯三隅(役所廣司飾)直認自己殺害解雇自己的上司並且毀屍滅跡。但在見面的過程中,信奉「勝利至上」的精英律師重盛(福山雅治飾)發現疑點重重,三隅不斷更改口供,犯案動機也模稜兩可,直到受害者的女兒咲江(廣瀨玲飾)出現,三隅更否認控罪。一宗死刑已成定局的審判,有否殺人為何殺人,背後的「真相」無人知曉。
不似其他懸疑電影,《第三度殺人》一開始便展現三隅的行兇手法以及冷靜地毀屍滅跡的畫面,同時三隅也承認自己的罪行。事實放在眼前,觀眾不用猜測誰是兇手。但這電影便是想借這一段影像去詢問觀眾,何為真相?
三隅他,在整個事件中,只是想知道「誰人有權力去決定別人的性命」,跟三十年前一樣,在被懷疑殺人後被捕,證供一改再改。最後當時的法官將殺人動機連同社會環境一拼考慮,因此判決三隅不需面對死刑。但三十年後,眾人帶有偏見的眼光,對於三隅再次殺人深信不疑。因此不論是檢察官還是法官,都希望判處他死刑。
對於重盛,一開始他不斷指出真相並不重要,勝出官司才是重點。因此他不斷希望找出案件中的漏洞,例如是因錢而殺人,還是殺人後才動起貪念,雖然在結果上都是殺人,但在法律上竟有完全不同的判決。而律師的重要性,就是如何把看似已成定局的裁判改變,為辯護人爭取更好的判決。但在尋找漏洞的過程中,重盛相信了三隅背後有別的原因驅使他殺人,重盛開始希望得知真相。但這心態,又是否有助於這場官司?真相重要?還是勝訴重要?
再者,受害人的女兒咲江相信自己掌握事實,三隅是為了伸張正義才會殺人。她掌有與三隅合照作為證據,證明三隅並不只是一個貪財的殺人魔。看似真誠的青少年,有助於三隅的判決,但咲江的證供又是否可信呢? 她的腳不良於行,有人說,是天生如此,但她到處說是自己不小心弄傷。最有說服力的謊言,便是說謊者相信自己是在說真相。
電影中曾提及這是一個瞎子摸象的案件,每人只看到事實的一角。指證三隅是兇手的,只有他自身的證詞,但他一而再再而三更改口供,那,他的證詞還可信嗎?而檢察官憑什麼可以指控三隅殺人?重盛又憑什麼可以為三隅辯護?咲江又為何會作出這樣的決定?這並不是瞎子摸象的故事,而是一個為了利益,為了勝利,為了正義,為了測驗人性,指鹿為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