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在六四晚會中真誠相對

在六四晚會中真誠相對

2016年的荒野中,傳來了廢除六四晚會的呼號,文人紛紛投身筆戎,主持公道,我們再次見識到文章盛事。悼念活動並實未有面臨危機,支聯會已在風雨中飄搖。先有學聯在五月退會,後有遊行人數再創新低,李卓人黯然承認,年青人的參與比例已經大不如前了。

從1993到2008年,六四晚會人數一直低迷,平穩地承傳至今,說明它的悼念儀式經得起時間考驗。但在百花齊放的今天,龍和道上斑駁的雨傘一夜染黃,民主意識抬頭,支聯會卻門庭冷落。香港人要是點起燭光,又能對同路人說些什麼呢?

堅守原則才有傳承資格

遙想2013年,支聯會訂了一個晚會主題,叫「愛國愛民,香港精神」,被天下圍攻,於是就改了,不要「愛國」了。支援愛國運動的組織,竟然避談愛國,從此就被天下人所笑。受制於政治潮流,無奈是喪失了二十多年來的信用。八九民運時,人們就自稱是民主愛國運動;後人悼念前人,並不應該私下刪改歷史。

對照2003年,香港人因為沙士和樓市,揮著汗水怒號「反對廿三,還政於民」,大概想不到今時今日,活動擴展為綠色生活、復建居屋、情慾自主以至銀樂隊交織的多元化大遊行。吸納更多參加者一旦成為首要目標,悼念以至抗爭的主旨,好像都可以修正、增減甚至抽空。一句「未來始於抗爭、悼念己經過時」,幾代人堅持的意義都被摧毀,曾在天安門放亮的理想都被塵封。再把百家論壇,取代燭光晚會,試問座上聽眾,只是出席活動,還是親歷其中?

沒有人會說是為了支聯會而出席燭光晚會,但籌備單位決定程序、啓迪思想,它稍有滯後,只因為堅守香港民主的路向。如果有人盲目追求數字,而放棄了組織的核心價值,恐怕五年十年之後,第二梯隊也是無棒可接。燭光之美,不在數量。世代交接,人物興替,對支聯會有利無害;但必須青年組由青年去組,支援愛國民主運動是支援愛國民主運動,以真誠之道相處,才有資格主持一場莊嚴的悼念。

讓我們在晚會中真誠相對

坊間意見紛陳,乍看雜亂無章,但都不能否認,對北方政權的陌生和不滿乃幾個世代的共同情緒,而這情緒表現,就是六四燭光晚會。晚會是一個基礎,含意可以狹窄,配合周邊的延伸活動,把不同社群聯繫起來。

有很多關注六四的團體,不乏年青人參與,試圖在圖象音樂、戲劇等媒介推廣八九民運的理念,把六四事件融入香港人的生活之中。概念推陳出新,作品琳琅滿目。每逢初夏,六四事件的預熱活動,就在鬧市間盛放。歷經菜園凋零,天星沒落,我們在行動策略上陷於冷戰,在社會願景間爭拗不斷;惟有回到維園的燭光之中,我們又能重頭開始,平淡而赤裸地,以最單純的心,真誠相對。

正因為六四燭光晚會是一場祭祀:每年一度、按既定儀式程序、悼念逝者、希望薪火相傳,才有團結群眾、道德教化之功。它延續了民運學生的精神,彰顯政權屠殺的罪過,讓香港人自覺是香港人。晚會裏沒有種族、性別、階級之分,也不存在爭論和怨恨。要是鍾樹根來了,有心悔改,願意進場悼念,我們也是歡迎的。

平反六四,永不放棄

所以,我們不能一再讓步,把悼念對象抽空又抽空,直至抽光晚會的精神,簡化為對失敗者的同情。維園之地,不過廿頃,再次退讓,後方就只有一片蒼海。數年之後,參與者或只有四、五萬人,但薪火不盡,人心不死,他們就是始終如一的同志。

城南舊事,滿池燭光,並非所有人都理解,但我們必須保留讓後人有機會去理解;這並不陌生,這是前人對我們做過的事。要是行有餘力,六四晚會應該出席;而貧窮人奉獻的一個銅板,比富人誇耀的千萬家財,在上帝眼中尤為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