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查閱個人資料難 法政匯思吳宗鑾促增透明度

查閱個人資料難 法政匯思吳宗鑾促增透明度

(獨媒特約報導)上月,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徐洛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Citizen Lab、 獨立媒體(香港)及鍵盤戰線共同發佈「誰手可得」(AMI)網絡應用程式,提供簡單表格,讓市民向電訊商和網絡供應商查詢有多少個人私隱資料被收集。法政匯思吳宗鑾大律師指,根據《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市民有權提出查閱資料要求,服務供應商須於40日內回覆,如不回覆或違反條例。吳宗鑾認為現時電訊商和網絡供應商對公眾知情權意識較低,促增加運作透明度。

市民每日均使用手機及電腦,而提供服務的電訊商及網絡供應商或存有不少相關個人私隱資料。「誰手可得」提供的表格,向電訊商及網絡供應商查閱是否存有包括IP地址、上網網置、帳戶資料、全球定位系統資料、手機訊息、通話紀錄等,以及曾否將上述資料提供予第三方等。

13015567_866420453502803_4060831633388243507_n

電訊商需於40天內回覆查閱資料要求

目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賦予市民作「查閱資料要求」,電訊商在法律上有責任回覆。根據《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第19及20條,如市民向電訊公司提出查閱資料要求,他們須在收到市民提出的查閱資料要求後的40天內回覆,並以書面告知市民他們持有該資料以及提供一份該資料的複本。假如電訊公司並無持有市民要查閱的個人資料,他們也須透過書面告知市民他們沒有該等資料。

法政匯思吳宗鑾大律師表示,雖然《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六項保障資料原則(收集目的及方式/準確性、儲存及保留/使用/保安措施/透明度/查閱及更正)不具法律效力,但如電訊公司收到查詢不作回覆,市民可到個人私隱專員公署投訴,公署須展開調查。如發現資料使用者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電訊公司須承擔法律後果。

目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六項保障資料原則,第五項原則為「透明度」,資料使用者須公開其處理個人資料的政策與行事方式,交代其持有的個人資料類別和用途。現行電訊公司處理用戶資料政策的透明度不算高,公眾難以得知其處理用戶資料方法。吳宗鑾表示,市民主動向電訊商查閱資料,法律效果就如一個「wake up call」,讓市民認識電訊公司在處理查詢時的實際運作,提升公眾保障私隱的意識。他指「提倡公眾知情權」的概念在香港是算是新範疇,電訊公司普遍對增加透明度及公眾知情權的意識較低。吳宗鑾認為,現在市民對私隱的意識與要求愈來愈高,電訊公司作為資料使用者不得不考慮促進其運作的透明度,回應市民的需要與基本權利。

公署表格不便公眾使用

個人私隱專員公署目前有為查閱資料使用者,製作「查閱資料要求表格」(表格:OPS003)。根據《條例》的第20條,如市民不是使用公署指定的「查閱資料要求」的表格格式,資料使用者(電訊公司)可選擇拒絕提供資料。不過公署的表格非常複雜,市民填寫有一定難度。吳宗鑾認為公署應鼓勵公眾使用更便利的查閱資料方式,「私隱公署的表格,只是解釋就已用幾頁紙。其實為了便利查詢者,私隱公署及電訊公司也可做事方便查詢者。」他認為電訊公司也有權接受與公署表格不同的查閱資料要求。

603310819191771
內地記者師濤(網上圖片)

IP地址是否「個人資料」有爭議

根據《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個人資料的定義為「在世人士,並可識別該人士身份的資料」及「其存在的形式令資料可讓人切實可行地查閱或處理」。其中IP地址是否屬「個人資料」,則仍在爭議當中。有電訊商亦在回覆查閱資料者時指IP地址不屬「個人資料」。

2004年的雅虎中國與內地記者師濤案,是本港定義「個人資料」的重要案例。師濤曾在湖南《當代商報》編輯部工作。2004年4月,他透過雅虎的電郵信箱,把中國當局嚴禁六四15周年相關活動的指示傳給國外網站,並於同年11月被捕。他及後被控「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被重判監禁十年,於2013年提前獲釋。當時案件其中一項重要的呈堂罪證,成為本案最具爭議性的地方。2005年9月,雅虎被爆提供電郵證據給中國當局作為罪證,才致師濤遭判刑。當時本港在行政上訴委員會作出的裁決,成為案件的關鍵——代表師濤的律師何俊仁陳詞表示,單從IP地址是不能得知其個人身分的,但如加上電郵、註冊電郵等基本個人資料,就可以辦認到個人身分。不過裁決指即使該IP地址可與各種資料連繫,從而推測出其個人身份,但因為電郵或以假名登記,因此各種未經確實驗證的資料加起來未必能「識別該人士身份」。

另看:
電訊商收集市民私隱 「誰手可得」網站助查

記者:余依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