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繼日前的 cosplayer 發起活動要求保留深水埗布市場,文化界包括劇場、保育人士、時裝設計學生和藝文工作者等在星期日舉辦棚仔花生騷及街頭時裝表演,強烈要求棚仔「不遷不拆,還布販謀生權」。他們和布販一起從大南街巡遊至荔枝角道到達布市場,沿途的花生騷吸引眾多市民圍觀和關注。
鄭文榮:應優化及考慮擴充棚仔
參與人之一、時裝及舞台服飾設計師鄭文榮接受獨媒訪問時指,十多年前已來光顧棚仔,大部分檔主都認識,但都是近來才認識一眾檔主的名字。他強調今次撐棚仔不是突如其來的熱情,而且香港需要保留這個有特色的地方,學生可以在這裡購買廉價的布料。
鄭指棚仔甚至是他創作靈感的一部分。如夏天來時的棚仔熱得像火爐一般,但棚仔是一個尋寶地,暗藏了形形色色的布料。
鄭文榮表示集中布料市場有其特色及好處,建議當局應優化及擴充棚仔,並發展成一個多元化中心,包括車衣服務;甚至可以成為花生騷的場地,令更多設計學生及整個行業都能受惠。他又形容香港在這方面明顯地在倒退,八九十年代的設計師都有一定名氣,但近年的設計師則「講唔出名」。
圖:鄭文榮提到這件服飾代表了棚仔和設計師共生的關係,是連體嬰,分不開的關係。
圖:另一設計師Rex則提到,服裝大部分的物料均來自棚仔,而設計理念正是中西融合,所以長衫內是西裝,而棚仔是香港有特色的地方,拆了棚仔後便會失卻了香港的特色
圖:左為葉老師
設計老師:棚仔是學生實踐理論的地方
現職首飾及珠寶設計的葉老師指棚仔的清拆對香港服裝業及設計業有非常深的影響。她指最受影響的是一班正在讀設計的學生。她對記者提到,讀設計的學生除了上課學習設計的理論,畫出漂亮的設計圖外,更重要是能夠將作品造成實物;而棚仔正能給予學生一個實踐理論的地方。
葉老師表示不明白為何政府總鼓勵年青人參加國際設計比賽,但又奪去將設計實踐的地方,「有理論冇實踐就唔會通」,她指即使對現職的設計師亦是很大的打擊。
圖:一眾布販亦有參與巡遊
葉又表示,棚仔擁有38年歷史,市場內集賣的布料包羅萬有,能讓學生一次就可買齊所需。她指感動的是棚仔的檔主往往會給予學生意見,如某些布應用某種特別的處理手法,又會為他們提供創作的建議:「檔主之間充滿人情味,如一檔沒有想要的布,會推介學生到附近的布檔購買。」
她認為仔的去留是與香港人的整體息息相關,一旦棚仔被拆,將會引發骨牌效應,令設計業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學生都有份支持棚仔,而自己覺得學生冇做錯,所以冇理由唔支持。」
黃英琦指政府分化持份者
關注城市規劃的前灣仔區議會主席黃英琦亦有參加活動,她對獨媒表示,對於政府擬選址安置棚仔布販,深水埗區內必然有合適用地安置;關鍵在政府要處理好助手牌照布販和牌主不同的需要。黃英琦又指要推動民間倡議,必先求同存異,取得共識,推出一份方案逼使政府回應;如果民間團體各有打算,只能令政府繼續行分化之策。黃補充指,政府在重建議題上往往分化持份者,令民間滅聲。
在活動結束後,記者目擊有便衣警員對布販說「他們是借你過橋,嚟做廣告,唔好信佢地。」該警員又表示「你地要小心呢啲人」。
記者:麥馬高、陳子雲、陳偉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