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北角一直以來都是建制陣營的票倉,尤其是區議會,除了自1985年至今一直出任東區區議會議員、由泛民前線變建制自由黨的李汝大外,其餘議席以工聯會、民建聯佔絕大多數。今年,李汝大決定不再連任,並將支持自由黨的曾卓兒成為丹拿選區的接班人,這新舊轉替,會否帶來泛民進駐北角這建制陣地的契機呢?
公民黨正有此意,並準備推27歲從事保險業的鄭達鴻(阿達)出選丹拿選區。自小在北角長大的阿達,對區內人和事多一分了解與感情, 不過他坦言,選擇丹拿區主要是實際考慮:「丹拿區較多中產,教育程度比較高,不易受蛇齋餠糭攻佔到。」
雖然落區的經驗只有兩年半,但阿達會以自己的保險專業經驗去應對地區工作,認為兩者均講求人際網絡及互信,「好多人做到好濫好低級,譬如保險,只要你派哂優惠卷就唔難簽單,但無論保險定地區工作,都理應朝技術及專業方面去做。」
李汝大佔先天優勢欠後天努力
李汝大過去幾年在北角的表現,大概就是阿達口中的「濫」,他如此評價:「李汝大近八年給予街坊印象就係,成日係到派傳單,永遠只有兩個議題,第一是去旅行,第二是舊衣回收,再睇番佢區議會出席記錄,佢係有出席,但永遠係得佢一個人早走。」
由於李汝大在北角區佔盡地利與人和,在社區的能見度方面很難與之爭長短:「每天繁忙時間佢都會開哂易拉架阻住條街,食環署又唔執法,區內好多所有banner位都係佢攞哂,同埋如果佢識啲法團同業主委員,業委直情可以俾佢接班人上門做選民登記。」
堅守自由民主勝過建制日復日街站
阿達一直熱衷社會事務,大學時曾到公民黨到九龍西任兩個月的實習生,畢業選擇加入公民黨,2013年2月開始落區,希望壯大公民黨於地區的樁腳。
近幾個月,建制日日動員於北角擺滿了支持政改、唱衰泛民的街站,阿達對此並不擔心,反而認為自己堅持講自由民主等理念,會俾對手更勝一籌:「這些街站只是政治宣傳,阻街擾民。我相信每日上下班的巿民,看到每天同一班老人家在街站收集簽名,反而會思考為何會存在這種對立。」
區議會無實權助長蛇齋餅糉
除了講民主,阿達認為應強化區議會於地區規劃上的權力:「因為區議會無實權,有些選民覺蛇齋餅糉對街坊更有利。」然而,很多地區事務,如水渠塞了,都涉及規劃問題,只是很多區議員都不去探究根本的原因,他眼中的競爭對手曾卓兒就是個案式頭痛醫頭的方法去處理地區事務:「例如遇上渠務問題,佢會好簡單寫封信要求整番條渠就話跟進左件事,但佢又冇諗過條渠點解會成日爆。」
由於目前的選區劃得太細,區議員很難改變社區規劃,在選區不變的前題下,阿達亦只能盡力去做。如阿達所言,丹拿選區雖細,但涉及規劃的議題還真不少,譬如說,最近,他成功爭取在富雅花園加闊了2.5米的行人路段,讓行人過馬路時能更清楚看見從繼園臺斜坡駛下來的車輛,增加路邊交通安全。此外,房協於丹拿山首個非資助的退休房屋項目將於今年內落成,屆時區內會增加588個長者居民,他認為需研究單位落成後附近的配套設施,例如私家診所和康樂設施。
除了發展,阿達希望能更多地保留區內的一些歷史標記,由30年代日治時期,由教育家陳樹渠之父陳維周所建的繼園臺,最具歷史價值。繼園上里和下里,本來有一群極具特色的唐樓,於50年代寄居了不少自中國大陸的南來文人,但因發展關係已拆得七零八落。鄭達鴻希望能在最後一刻,保留尚存的一些唐樓,他嘅嘆:「有一幢六層唐樓中設有瑞士製電梯,近五十年來從未壞過。」
全港及地區議題缺一不可
阿達喜見他同輩的年青人於雨傘運動後參與區議會選舉,但他建議「傘兵」不要直接把大議題「硬塞」進社區內,應在區內議題著手,先取得支持,才逐漸引進全港性的問題:「雨傘組織很強調全港議題,例如港鐡加價,但我建議係港鐡加價單張後面放多張單張講地區問題,俾人覺得你兩樣都有做,先再慢慢改變市民既思想。」
他希望能多累積經驗,若這次區議會選舉落敗,很可能會在4年後在同區再選,並會以出任立法會議員為目標。
註:上述乃區選目前形勢,未有人正式宣佈參選。
記者:鄧凱文
編輯:阿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