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人習慣咗入口糧食,駛乜係本地種呀?
香港糧食主要來自中國,當下中國政府意識糧食危機,水土汚染,把三農問題(農業農村農民)視為國策之首,以菜籃子等政策規限城市過度蠶食農地,保障農民有地可耕;更四出爭取農地,如大型國企在2013年於烏克蘭投資面積約27個香港的農地產糧輸華。農地比黃金鑽石更珍貴,是普世共識。香港人要醒覺,內地糧食有任何短缺,香港只會是配給中最後一員,香港豈能獨善其身?唯有全面回購農地復耕, 讓本土糧食供應自主。
2)香港農業式微,農地丟荒又冇人願意耕田,講呢啲?
香港有農地!以2013年計算,種菜農地有298公頃,蔬菜自給率2.0%, 每公頃一年產量55噸,每年共生產16,300噸蔬菜。目前荒廢農地3794公頃,全面復耕後,總供菜量為223,824噸, 自給率可增至27%。農業能增加就業崗位(生產鎖售物流回收等),保護生物多樣性, 消化廚餘減輕堆田焚化爐壓力,醫療開支減少。近年香港出現青年回歸務農趨勢,等候漁護署復耕配對就有接近300人。要邁向全面復耕,必須解決兩個難題:(1)地主囤積及破壞農地;(2)租約太短難以投資。地主和發展商設法買入農地,深明農地變屋地有利可圖,丟荒土地,等待發展機會,和政府裡應外合,藉公共政策之名批准起樓。真正為公共利益,政府應回購現存所有荒廢農地(3794公頃),不再改變這些農地用途。
3)食物安全就喺冇太多化肥農藥,同「蔬菜自給率」有咩關係?
食物安全其中定義,包括「自給率」。80年代前,本港仍有約4,000公頃菜田,足以支撐30%的本地需求, 殖民地政府訂下「充分利用鄉村農地」的清晰政策目標。九七年勉強維持13.9%,2000年跌破雙位數字至6.6%,現在更跌至1.8%。多年來遷就城市發展,破壞農業,83%的農田,現在近4,000公頃荒廢無生產。香港必須訂立自給率,才能保障香港人食物安全。
4)香港地少人多,反正不可能做到糧食自給自足,算吧啦!
當今世上冇一個地方可以做到100%糧食自給。提高糧食自給率,有以下好處:(1)減低對入口農產品依賴;(2)減少輸入黑心食材;(3)減低碳排放;(4)減低外來農產品通脹影響。盲目搶地發展,結果是犧牲香港人最基本的食物自主權,所有人承受毒菜和黑心食物的代價。農地上:香港土地面積只有0.7%,遠低於其他城市:上海32.5%、北京24.7%、新加坡1.1%。蔬菜自給率上,遠遠落後於國際:南韓26%、
台灣33%、上海60%、東莞30%、新加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