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立法會選舉,工聯會的政綱清楚寫著「要求立法推行7天男士有薪侍產假」。
兩年後的今日,工聯會竟然在政府面前跪低,接受政府建議的3天侍產假草案。當民主派議員提出修正案,要求將草案字眼由「3天」改為「7天」;同時,要求侍產假薪酬給予全薪,而不是工資的五分之四。工聯會的七名議員在上述兩個修正案的表決中,都是有出席但不投票。最終,那些對打工仔有利的修正案通通被否決,實在荒謬。
究竟工聯會是站在工人的那一邊,抑或是站在政府和商界的那一邊呢?假如工聯會企硬,與泛民一起反對政府的建議,或許可以迫使政府不理會商界的壓力,推出7天侍產假,甚至可以發動罷工行動,但工聯會偏偏屈服了。工聯會的這個決定,明顯是違反政綱,有「出賣工人」之嫌。這個「袋住先」的做法亦袋得很難看,相信有一定數量的基層街坊選票會因而流失。
筆者作為侍產假的受益者,對工聯會的所作所為感到非常憤怒。究竟有甚麼原因,可以驅使工聯會做出上述的決定呢?想了很久,不得不懷疑,政府與工聯會進行了一些臺底交易。政府可以提供大量利益和工聯會交換,例如,政治助理職位、局長和副局長職位、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職位、各種諮詢委員會的成員公職、政府資助的再培訓中心和職業訓練中心的營運權、政府各種基金的撥款(例如:盛事基金)、區議會選舉劃界……
因此,公民社會除了不斷宣傳工聯會在侍產假議題上出賣工人,呼籲票債票償之外,還要密切監察會否有工聯會成員突然被委任為政府官員或其他公職,抑或是獲得多間職業訓練中心的營運權等等的利益,撕破政治的黑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