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作由意念形成到表達同樣重要。藝術家每有天馬行空的構思,但最終作品能否成功,其創作過程中對材料的篩選及整合極為重要。作品的繁複程度與完成度往往成反比:當涉及多項元素作品的建造時,所要求的複雜技巧使完成作品已成難事。如藝術家未能駕馭大量素材的整合,只為完成作品而耗盡精力,不但未能確切執行其想法、亦使作品意念失焦。
此類影響,在畢業展中的作品猶為顯著。浸大視藝院在本科生展覽過後,馬上於彩虹啟德校園展示集合裝置、論文及設計等共五十多位碩士畢業生的作品,其中因過於虛耗而失焦的作品為數不少。反而有部份專注的作品,更能呈現當中細膩的情感或更深入的意念。
蔡俊偉(Johnwell Chua) 作品《金魚缸》結合自作曲及動畫,是在場為數不多精緻冼練的作品之一。早於七十年代,「金魚缸」一詞已用作比喻炒家在股票參觀室中,隔著大玻璃盯看穿著紅黃背心的交易人員奔走的情況。觀者在觀賞懷舊畫面的同時,同樣需以舊式的有線電話聆聽略帶詭異的音色。作品展示的設計,結合呼應舊時炒家觀看「金魚」們炒賣雖無實體卻最為實在的貨物——股票之情形。雖然「睇金魚缸」一景已隨科技發展消失,蔡俊偉利用了這舊有象徵,加入動畫及音樂重新分析何為「觀看」。徐徐響起帶電音的歌曲,配合舊式電視畫面中向四方悠遊的小魚及隨之變換的場景,令人不禁比較電視內的虛擬空間與現實生活中的視覺經驗。就如小時收看《魚樂無窮》一般,缸內的魚和缸外的我、真實與虛幻在畫面中融合,只餘「觀看」成為最確切的體驗。美中不足的是,黑白電視的使用令畫面內點線面之轉換過於突出,未能完全表現舊股票市場中「金魚」們在金錢世界中遊轉的高度緊張感。話雖如此,《金魚缸》暇不掩瑜,意念完整,表達手法亦含蓄雅致。
同樣以動畫作畢業作品的黃榮臻(Wayne Wong),《盧亭遊記》則展現了他對掌握不同媒介的野心。盧亭本為傳說中居於香港大奚山上半人半魚的生物,後於宋朝因未得朝廷許可販賣私鹽而被滅族。黃榮臻以古喻今的想法饒有趣味:以古時盧亭的「私鹽」,與現今的香港追求之所謂「發展」相比,官方利益皆以毀滅性的速度清除所有阻礙利益的人、事、物。他將兩個世代極為相似的事件,與近期於沙中線發掘的宋代古井連結:以畫作串連而成的動畫,展開同樣慘烈的故事。雖然作品概念突出,黃氏材料的結合和展示方式卻令觀眾難以掌握作品脈絡。其掌握動畫的技巧未臻成熟,導致場景的跳接頗為突兀。另外他決意同時展示動畫及原畫之舉,亦令人質疑這作品的基本概念。其實去蕪存菁的功夫最為重要:作品到底以敘事或表現意象為主,尺度需由藝術家拿捏,使之最能為觀眾汲取。假如遊記的重心為古今相連,理應只需展示最後的成果就能交代重點。一方面黃氏希望以定格畫作展現作品的空間感,另一方面卻加入大量的敘事元素,可謂「貪多嚼不爛」。到最後既未能清楚道出故事脈絡、又難以展現所謂的空間感,只餘大量畫作覆蓋展場。這種展示形式亦頗為多餘:在觀看作品時,觀者被大量與影片完全相同的圖像包圍干擾,失去方向之餘,同時令人質疑是否動畫未夠優秀,因此需其他視覺元素支持才能突顯作品。
有時作品未必需要深澀難懂的理論支持,只需準確實踐一個直接而有趣的想法,就能帶來不錯的效果。李雪盈(Lee Suet Ying)的作品《你在那裡?》,就以簡單的疑問先行,為觀者製造了獨特的感官體驗。在現代社會日久,城市人漸漸難以理解空間與自身的關係,對室內和室外的感受分界日益模糊。她的作品是個實驗,將草地山坡移植到房間內、又將室內私密空間及理應在內發生的行為,轉移至公眾地方,讓觀者能在她設置的錯位空間內重新感受「內」「外」的相異之處。《你在那裡?》沒有嘗試以艱深的理論修飾,使作品表達更為直接有力。其獨到的設置,令觀眾進入作品時能直觀地以身體感受自身與空間的關係,亦同時為展覽帶來一抹明朗的風景。
反之,就算藝術家的概念深刻完整,如未經歷系統性的淬練,最後極易成為混亂的作品。凌展騰(Parry Ling)的《收糠》就是一個遺憾的例子。「收糠」意指收拾清理工作過後的剩餘物資。據凌氏所言,從小他就在雙親的教育下學到「收糠」的重要性:它不只代表個人品行,更為對自己工作的尊重。製造藝術品本身已經涉及資源使用、當中不免產生浪費,而設置展覽時所用所棄的物料更多;凌氏亦現職藝術學院指導技師,總接觸處理學生工作過後的剩餘物資,收拾、整理及處置不同物品可算是他每天需解決的日常問題。他利用作品重新思考藝術作品當中的資源使用及其歸處,可謂獨具巧思。極為可惜的是,他無法為其意念及研究以清晰的系統整理,使作品淪為一堆素材原料的展示。作品乘載大量專業研究文摘、各類型的土壤水質測試結果、多隻代表不同概念的北極熊雕塑、幾輯錄像記錄以及類似天秤、接駁冷氣機的裝置至室外的太陽花種植,卻缺乏串連所有元素的指引。觀者需於毫無頭緒下接觸解讀多項資料,不但使理解成為難事,更虛耗藝術家前期達成的心血,反而成為極浪費的作品。
總括而言,今屆作品業不乏佳作,亦能從中體現年青藝術學生為之觸動的議題。他們的作品意在啟發大眾思考及關注,但由於部份作品過於駁雜使其意念失焦,反而未能做出預期的效果。各位對素材的處理及萃取仍需多加歷練,以達至更為準確精練的表現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