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鄉事反對 倉地毋須「犧牲小我」 政府擱置元朗橫洲建17,000單位

鄉事反對 倉地毋須「犧牲小我」 政府擱置元朗橫洲建17,000單位

圖:原擬發展的貨倉用地,位於元朗工業村附近

(獨媒特約報導)「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然而,誰是「人人」?去年年中,房屋署曾建議收回元朗工業村附近的橫洲倉地34公頃「棕土」,計劃興建17000個單位,容納52000人居住。但因屏山鄉事委員會反對,政府當局竟將全盤計劃擱置,改為建議發展朗屏邨對面的「綠化地帶」,單位數目只有4000個,大減達1.3萬個,少住4萬人,原定落成計劃亦被迫推遲兩年至2025年。據《明報》報導,屏山鄉事委員會主席曾樹和旗下的「福喜集團」公司,統一分租該處土地經營各種業務如貨櫃場、廢車場及回收業等,曾在訪問中亦明言橫洲的計劃影響原居民利益。曾樹和亦曾出席梁振英的選前流浮山飯局。梁振英去年到天水圍出席「地區諮詢會」,外界亦有傳是元朗區議會主席梁志祥動員曾樹和帶人到場支持。新界東北居民要「犧牲小我」,橫洲原居民則毋須犧牲,橫洲的公營房屋數目足抵整個600公頃新界東北計劃興建的公營房屋單位數目(36600個)近一半。

元朗橫洲足抵46%新界東北公營房屋數目

發展橫洲「棕地」的計劃在去年9月由當局向元朗區議會提出,主要是回應民間團體要求優先發展「棕地」(已受破壞的土地)的要求。元朗橫洲以貨櫃場、廢車場及回收業為主,涉及約300個貨倉,收地幾乎不需要迫遷居民,亦不需要發展綠化地帶或郊野公園,民間團體當時普遍支持橫洲計劃,認為發展「棕地」對民間的影響最少。 橫洲這片「棕地」本來是農地,由於市區發展加上當年農地更改用途的官司勝訴,該處便由農地大幅改變用地成各類貨倉。出租這些農地為鄉事帶來巨額收益,因此當政府收地建屋的計劃提出後,鄉事便群起反對。除失去租金收益外,政府收地的賠償,對鄉事來說亦遠遠不足。今年4月《頭條日報》引述梁志祥指,政府收地價格只是約800元一呎並不足夠。6月份《星島日報》的報導,亦引述政府「摸底」時遇鄉事反對,有鄉事要求以「倉地價」而非農地價收購,有經營貨倉物流業的十八鄉鄉事委員會主席梁福元亦反對計劃。

wc7
wc8

政府考量:鄉事利益高於公眾利益

利益最直接受發展計劃影響的,是身兼元朗區議會當然議員的屏山鄉事委員會主席曾樹和。去年《明報》報導,元朗橫洲擬被收回的土地由一間叫「福喜集團」的公司統一分租,集團股東兼董事為曾樹和及楊屋村村長楊志遠。曾樹和在訪問中直接提到為何反對計劃,指「若政府收回土地建屋,就算有賠償,原居民亦失去長期租金收入……」曾樹和表示官員曾接觸他商量,但拒絕透露內容,又表示原居民希望政府建公營房屋的同時亦撥地給丁屋。這段訪問對照新界東北村民的處境,便可見原居民與非原居民待遇之別。政府當局提出發展計劃,會找鄉事商量,鄉事則可以還價更多丁屋用地,相反非原居民則只能透過公開諮詢,對抗一個「已成定局」的發展計劃。(尚未計及原居民群體在區議會、立法會、選委會、鄉議局甚至行政會議等多重影響政府政策的保護網)元朗橫洲的計劃最終被拉倒,更是反映政府對原居民的照顧,寧願收地數百公頃迫遷非原居民,也放棄一個收地僅約30公頃「棕土」,只涉少量居民的計劃。

梁振英施政 只為回饋支持者

翻查曾樹和的資料,他背景不少。近年令市民知名的事件有兩宗,第一宗是出席梁振英競選期間,梁振英競選辦兩巨頭羅范椒芬及劉夢熊在流浮山的「江湖飯局」,後曾在2012年8月被警方拘捕,但未有被控。第二宗是去年梁振英到天水圍出席「地區諮詢會」,曾樹和帶領一班村民及人士到場支持梁振英,其後與示威者發生肢體衝擊。據去年《明報》8月專訪指,曾樹和在屏山收地及發展丁屋「起家」,在專訪中談及該次諮詢會,更豪言「最想流血衝突」。今年3月《商報》一篇曾樹和的訪問中亦提到,未來元朗南及洪水橋的發展計劃,均會涉及屏山鄉的土地。曾在訪問提到要多給鄉民「優惠」,如容許發展「多層現代化物流設施」、擴大丁屋範圍,容納舊丁屋地「多建兩層」、收地賠償要「合理」等。

DSC_1950 DSC_1943
圖:原計劃用地以「棕土」為主

替代方案改為發展綠化地帶

因著鄉事壓力,政府「跪低」,再次玩弄語言偽術,將原計劃擬發展的元朗橫洲房屋計劃整個擱置,改為向朗屏邨對面的「綠化地帶」開刀,對外聲稱是元朗橫洲計劃的「修訂」。該處佔地只有5.6公頃,興建4000個單位及居住12300人。其中六成屬私人土地,涉及20至30戶居民。該「綠化地帶」土地平整工程涉及斜坡,工程較原計劃以平地為主更複雜,改劃及研究亦須重新展開,因此預期完工日期較原計劃遲兩年至2025年。昨日(6月24日)元朗區議會上,屏山鄉事委員會主席曾樹和表明支持計劃,「感謝」當局有商有量。

將元朗橫洲計劃被擱置與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作比較,可見政府的決策邏輯,絕不是「以人為本」。元朗橫洲以已受破壞的「棕土」為主,不涉大量居民,土地亦只須較簡單的平整工程,34公頃已可居住50000人;新界東北須迫遷大量居民,收地數百公頃,破壞大量農地,政府卻選擇硬推後者。這樣實在難免令人質疑,梁振英發展新界東北的主要目的,是要「活化」新界東北被發展商囤積多少的土地以及其「深港同城」計劃,而非真正考慮增加房屋供應。

相關文章:
區議會討論元朗朗屏邨「綠化地帶」建屋計劃〉(獨媒特約報導)
公屋又觸礁--說好了的棕土政策呢?〉— 本土研究社

記者:黃俊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