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小屋》
(註:大量劇透)
喜歡《東京小屋》的氛圍,整齣電影幾乎都圍繞著那間精緻的和洋合璧小屋而推展,這間小屋,外表時尚,充滿朝氣,正好是那個新舊交替的30年代的寫照。那是一個有格調的時代,也是一個有希望有自信的時代(至少對日本人來說吧)。片尾那一段,正是神來之筆,回到多紀初到平井家之時,一切都是那麼美好的,只是,人世間的法則是,美好的事物永遠不會長久,一切的精緻華美都隨時代而逝去,只剩下追憶和慨嘆。
喜歡《東京小屋》的歷史觀,大家總著眼於大時代,總認為在歷史洪流之下,每個人都只得隨波逐流,於是甥孫健史便質疑多紀的回憶有誤,不可能在戰時那樣歌舞昇平,只是,在歷史的大江大海之下,一樣有人會不理那討厭的國事,只沉醉於家事和感情事(或至少在大時代的夾縫中,盡力尋找屬於自己的空間),換個角度看,正因為政治實在太讓人無奈,有些人寧願把所有心力貫注在情慾之中。
喜歡《東京小屋》的處理手法,一切都是淡淡然的,時子與正治的婚外情,處理上也絕不激情,沒有雨中忘情擁吻,沒有拉拉扯扯,沒有哭哭啼啼,所有感情都來得那麼低調,但最終卻更讓人刻骨銘心,電影最令人難過的一幕,是健史探望多紀之時,發現她伏在枱上痛哭,並說:我已經活得太久了……六十年來,她每天就背負著思念、悔恨和罪孽來過活,那種戚戚然的感覺,久久不能散去。
喜歡《東京小屋》的曖昧,片中特意安排多紀為時子按腳的一幕,是暗示多紀對時子有感覺嗎?老年恭一回憶當年,認為多紀和正治很合襯,正治也在前赴戰場前跟多紀來個雨中擁抱,但二人的是愛情嗎?感情事,從來不是黑白分明,他們之間究竟是愛情、友情還是親情,或許連片中人也不知道,畢竟人是群體動物,就是想身邊有個人分擔罷了。所以最終多紀沒有把信送到正治之手,究竟是為了保護時子?是因為嫉妒?還是為維繫平井家的完整?相信連多紀本人也弄不明白,不過,世間上不明白的事,本來就是多不勝數,大家不也做過不少自己理智也無法解釋的事嗎?
喜歡《東京小屋》的演員,每個人都恰如其分,有人認為松隆子演得比柏林影后黑木華好,也有覺得演老年版多紀的倍賞千惠子才是最出色(題外話,年輕的倍賞千惠子真的好靚,比松隆子靚得多),我只能鄉願地說,她們全部都做得很好,每個人都做回自己角色應有的定位,不張揚,不搶戲,黑木華演來更是應分地低調,有同事笑說她是那種永遠不會讓人留下印象的人,想想也是,翻查資料,才發現我看過她多齣作品(包括《真幌站前番外地》、《字裡人間》和《Legal High 2》),而我竟然沒想到四齣作品中的是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