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紐約才不是文化多元 — 給王偉雄教授上一堂公共行政課

紐約才不是文化多元 — 給王偉雄教授上一堂公共行政課

早前在無待堂讀到有關新任市長Bill de Blasio 的文章i,從薄餅事件說到文化包容。盧斯達文章固然有欠精準,但尚可當他借題發揮,所以我本來也是一笑置之。令我我驚訝的是王偉雄教授回文反擊ii,不但沒有抓住文章重心,連基本學術也沒有掌握到,竟然說紐約是什麼文化多元。為正視聽就給教授(下稱王)上一堂公共行政課,也順道說明香港為什麼與紐約不同。

首先為什麼此事會得到注意? CNN新聞iii就說Bill de Blasio用刀叉吃意大利薄餅不是一個 true New Yorker 。雖然此說是倜侃居多,但確實說明了紐約客的「不包容性」。就是你在這個的地方,就應該學習在這地方的人的生活習慣,融入我們。

王在文章說「紐約市以multicultural見稱,雖然未必做到文化融合,但至少是文化多元,對不同文化明顯有一定的包容。」王似乎以為紐約是以文化融合為目的,文化多元是達到目標前的中途站。但事實完全不是這樣。反之文化多元與文化融合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公共行政理念,亦是形容多個文化族群在同一地方生活時的相處狀態。在文化多元(multiculturalism)的理念下,不同文化族群本身的特色被刻意地保護,但同時又鼓勵他們文化交流。作為一種政策,要給予各族群有各自的生存空間,又保持族群間良性的溝通互動。但紐約不是這樣,事實上紐約一直沿用的是大熔爐(melting pot)政策iv 。大熔爐以求同為目標,讓不同族群同質化,最終生出一個共同的新文化。所以像吃薄餅般的生活習慣雖是小事一樁,仍可以被解讀為一種對文化的不了解,因為大家期望紐約人是有一種獨特的生活習慣。但比起生活習慣,更重要的同質化目標當然是原則和價值。這亦是美國一貫對新移民的政策。所以入藉美國必需讀歷史,必需考試。亦即有一個美國化(Americanization)的過程。

說到這裡,香港是文化多元還是文化融合(大熔爐)? 問題就在這裡,香港什麼都不是。要說香港文化多元,那首先香港本身的文化有沒有被保護? 自由行效應令租金飆升,街道文化漸漸消失以騰出空間給經濟活動。簡體字橫行,甚至令正體字邊沿化。香港也不是大熔爐,因為香港政府不管單程証審批權,誰都可以定居香港,政府亦沒有幫助新移民了解香港價值。而大熔爐的根本就正是要新移民嘗試了解、融入當地文化,不是只要求本地人包容、遷就自己。可惜無論政府,左翼,新移民都愛說「大家都是中國人」,企圖淡化香港人跟大陸人的不同,漠視中、港人民本來就是來自不同族群的事實。他們天真地以為喊喊口號兩個族群就會自然融合。但不斷的文化衝突只一次又一次證明我們之間差異太多。

更根本的問題是,其實要包容的是什麼文化?以紐約的意大利人為例,他們就為紐約帶來了豐富的飲食文化,而沒有帶來地溝油。意大利人帶來了他們美麗的語言,但不會要求美國人不說英文。反之要是意大利人只為紐約帶來黑手黨「文化」美國人一樣會是絕不包容,而且意大利人也會被要求認識和認同美國價值。回看香港人是不包容的什麼「文化」?是人治、是不守規舉、是潛規則、是貪污、是作假。湯顯明違規酬酢,他就說是送禮文化是中港的「文化差異」。內地球員在香港打假波,足球隊總監梁守志又說是「文化差異」v。甚至說「大家不同,所以都無辦法要他們那麼急接受我們那一套」。 那難怪香港人不包容,因為那根本不是什麼文化,而是蠶食香港核心價值的災劫害蟲。

i) 不包容他用刀叉食薄餅,載於 http://dadazim.com/journal/2014/01/fork
ii) 紐約市民不包容市長? 給無待堂上一堂美國文化課, 載於
http://www.inmediahk.net/1020134
iii) 影片可參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0hpk6J-3R8
iv) 雖然近年來因移民格局改變更準確說的是沙律碗式(salad bowl), 此文不作細表
v) 梁守志:假波多涉大陸球員 文化差異無可厚非, 載於
http://thehousenews.com/society/%E6%A2%81%E5%AE%88%E5%BF%97-%E5%81%87%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