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獸大學》(下稱《怪》作為《怪獸公司》的後續電影(或曰前傳),令觀眾更了解《怪獸》電影系列的世界觀,《怪》的製作團隊極力營造現實中的大學環境及生活,例如課堂環境、舍堂生活、學生團體的競技等,相信對一眾大學生而言是身同感受。從表面的內容看,《怪》在述說一個努力令夢想成真的奮鬥故事,也正是社會一直向我們灌輸的上流意識。但同時,故事背後亦再造了現下大學教育以職業訓練為本、精英主導的狀態。
怪獸大學的數字遊戲
在《怪》中,大學教育就似乎為了整個行業而設,按工作崗位分門別類(例如製作穿梭人類世界大門的課程、儲藏能量容器的課程等)。整個校園,課堂內外的競爭都只有單一的目標,就是獲得最高的「驚嚇值」,成為最利害的「驚嚇專員」。
而怪獸大學最著名的「驚嚇學院」所賴以自豪的,正是不斷培訓出色的「驚嚇專員」,而考量學生成為「驚嚇專員」的,就是他們能否以不同手法嚇唬,獲得足夠「驚嚇值」,數字愈高自然意味是更有潛質的學生。以數字衡量的準則可謂貫穿全片,當中學院院長甫一登場,最為人熟悉的正是曾經獲得高數值的「驚嚇值」,深得同學景仰和崇拜。
跟現實不謀而合的是,社會無一不以「數字」衡量人的價值,如薪酬、身裁、學業成績等,為了得到理想的數字,我們就不斷在制度中按同一標準競爭。
職業導向的怪獸大學
從電影中的場景及設定,可以觀察到整個大學的教育將日後的工作場所不斷再營造,務求令學生盡早體驗及適應日後的工作。如課堂內容都是跟工作有關、考核內容以實際工作環境為背景,連大學中最令人雀躍的競技大會,當中的各項競賽都是比併日後工作所需的各項技能,而最後的比併項目與課堂的考試根本同一模樣!即是說,整個大學的校園生活都是以日後的工作環境為背景進行競爭,同學由進入大學的一刻開始,已經與就業無異。
比對現實,院校不斷了強調畢業生的就業比率,另一方面在校內又安排同學實習,美其名是令同學有更多體驗,實際上是令學生盡早被工作環境同化。這樣看來,怪獸大學的環境設置,跟現下的大學教育模式如出一轍。現下的大學教育以培訓社會勞動力為主業,不斷強調畢業生的薪酬和就業率,部分課程的賣點更是可以提供不同的實習經驗予同學,令人不禁反省大學教育的責任何在。職業培訓只是大學教育的其中一小部分,創造知識,鑽研學術才是大學的本份。但當大學教育逐漸與社會現實同化,而社會是一個被數字支配的環境,大學不再是鼓勵學生追求真理,實踐公義,而是一再將學生馴化成勞動力的地方。
靜待重塑的大專教育
上文一直在批評大專教育的問題,這些問題同樣涉及到社會對大學生的期望。
「努力讀書,畢業找份好工」是最常有的想法,也是上述現象的副產品,對於大學令社會流動的說法,往後再討論,但事實上,入讀大學並非為一紙證書,更非為畢業可以找一份好的工作。進入大學的四五年,成績只是其中一部分,數字不應是衡量個人價值的唯一標準。
大學這個自由的空間,她提供空間讓學生在其中盡情探索自己和社會,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實踐到生活和社會當中,是思想和也是行動堡壘。在大學的四五年,大學生所探討的不單是書本上的理論和知識,而是摸索將知識和理念實踐到社會和生活中的可能,這個過程也同時思考個人和社會的關係。大專教育所面對的問題,俯拾皆是,若要將現下的重重困境打破,首要的就是重塑大學生的身份,反思大學教育的價值,重新思考教育「立己立人」的意義所在。
作者為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常務秘書、前香港教育學院學生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