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魔鬼島巴比龍──海洋公園海豚研究中心

魔鬼島巴比龍──海洋公園海豚研究中心

從3月29日到5月5日為「海洋公園高清動物月」,海洋公園以「教人類BB,愛動物BB」為主題,展示各種動物的成長過程。為使公眾深入了解海洋公園在海洋哺乳類動物的工作及成就,公園首次大規模開放海豚研究中心,只要捐出港幣30元正便可以體驗多個幕後工作。探望「被困公園扮開心」的生物?為何我們要付錢近距離接觸大型海洋生物呢?目的何在?可能只是為了少少娛樂而犧牲動物自由,本文將會帶出幾項討論,包括對圈養海豚作研究是否洽當、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的如何運作、籌款活動開支驚人但對研究豪無作為,以及「海洋公園高清動物月」某些歪理。

「魔鬼島巴比龍」一樣的海豚研究中心
從2004年開始,香港海洋公園連結新加坡國立大學,分辦海豚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海豚繁殖及護理海洋公園內的海豚。海豚研究中心設有6個水池,飼養9條海豚。研究員每日為海豚進行身體檢查、口腔護理及抽血檢驗等研究。最近針對研究海豚的聽覺,教導海豚利用聲波辨認不同形狀的模型,此項研究有助於改進雷達和聲納科技。透過研究的確可以讓人類了解海豚多一點,但為何要將牠們困在中心研究?幾年後會否將牠們放回大海重獲自由呢?或是將牠困至終老?「被困的海豚研究成果」會否等同「野生海豚研究成果」嗎?二次世界大戰時,德軍將囚犯作研究一樣,海洋公園只不過是另一個「魔鬼島巴比龍」而已。

海洋公園為配合「海洋公園高清動物月」,一連拍了十集短片,名為「好戲在後台」,其中有三集(第七─九集)主角就是海豚,當中歪理對白可值得反思,正如「訓練除了為演出,還可鍛鍊體能及心智」、「可透過玩引發牠們自然行為」、「正面獎勵包括餵食及玩」、「負面獎勵就是從牠們身上攞走些東西」等等。筆者好想反問負面獎勵,是否就是剝奪海豚的自由?為何要引發自然行為,Born Free Stay Free,若是生活在大自然,根本不需引發。鍛鍊體能是在一個泳池嗎?人工圈養海豚居住範圍也不及野生海豚活動範圍的千萬分之一?追逐魚船總比追逐指揮棒來得開心快樂!

Richard O'Barry 曾經在書[註1]中提過 “A dolphin's smile is the greatest deception. It creates the illusion that they're always happy.” 海豚微笑只是一種錯覺,這是一種假象讓人們以為牠很高興。

photo
圖片來源:海洋公園短片

30元另類體驗
於2013年3月29日至5月5日,海豚研究中心將會首次開放,只要捐款30港元,可以近距離接觸海豚,幫牠們刷牙、抽血及磅重。雖然每日有限制人數(40人)參觀,但畢竟會對海豚造成心理障礙。刷牙、抽血磅重,還有肛探,日復日,試問有誰可接受陌生人每日觀看自己的私生活?接觸自己的身體?30元除了可以近距離接觸海豚,還有其他動物繁殖過程,包括綠翅金剛鸚鵡、貓頭鷹、珊瑚、金魚、熊貓、企鵝、水母、狨猴、毒箭蛙及其他稀少動物。30元換來的娛樂,有點諷刺,牠們應該是無價的!

除了30元的娛樂,海洋公園至2005年改革至今,增加了不少特別項目,例如「海洋奇觀水肺潛水」、「冰極動物護理員」、「豚聚一刻」等等...每項收費數百元至千多元不等,筆者覺得最離譜一項是「神秘探海之夜」,在海洋公園內夜宿露營,窺探各動物在夜間行為。被困在公園內動物已注定一世被囚禁在監獄中,晚上還要被人窺探永無安寧,只有貪財的人類才可以想出這項不仁的娛樂。

photo
圖片來源:海洋公園短片

經營策略改變
香港海洋公園於1977年1月10日開幕,是一座動物及海洋動物主題公園,佔地逾87萬平方米,由香港政府全資擁有,為非牟利機構。自1998年,鎮園之寶殺人鯨海威病逝,海洋公園開始出現虧損。2005年,海洋公園啟動《全新發展計劃》,景點及機動遊戲由原來約35個倍增至70個,計劃於2012年告完成。公園11/12財政年度的營業額15.98億港元,稅前盈利按年增49%至5.054億港元,純利達1.033億港元;入場人數亦創新高,達710萬人次。

由虧為盈,可謂已經賺盡,但現時經營策略變本加厲,為了突破入場人數,不斷引入新品種,剝奪動物自由。既然是政府全資擁有,為何入場收費如此厲害?每項活動也要收費,換言之,意味著香港動植物公園未來也要收費嗎?海洋公園收費為的是研究中心?研究圈養動物?於是海洋公園成立保育基金,自2005年擴展以來已撥款資助逾290項研究,研究物種包括鯨豚、大熊貓以及其他物種,資助總額逾港幣3400萬。保育基金亦透過「野外生態保育大學生贊助計劃」,資助大學生參與野外研究工作。

在2012-2013受資助45份研究中,其中21份由中國內地大學或中方組織投得贊助,本地研究項目只得6份;基金主要研究對象為熊貓,共9份,其次是白海豚(4份)及鯨豚(3份),科研開支共500萬。而籌款活動開支接近200萬,反而其他活動開支只為80萬,保育基金運作只是不停籌款滾大,支持內地團隊研究,資助研究至今,還未在基金網站發現過研究報告或成果,科研項目欠缺透明度。保育基金負責人有沒有想過,每年舉行一次研討會,廣邀學者公佈研究成果呢!這樣比起參觀研究中心更為有意義。

保育基金其中一項是研究圈養海豚,但此話題一直被受質疑,從90年代起,很多水族館因受公眾壓力下被迫關閉,歐洲及大洋洲海豚館的數目逐漸下降;但歐美國家目前並沒有禁止馴養豚鯨,只是立法監管圈養的水平是否達標。海洋公園仍以圈養海豚為榮,想盡方法吸引遊客,30元體驗可謂大錯特錯。公園若想持續發展,請參閱 Richard O'Barry 文章 “TO FREE A DOLPHIN - A STEP-BY-STEP GUIDE TO DOLPHIN ACTIVISM"[註2]。由於筆者自認對海豚知識不足夠,下一篇將會與海豚專家對談,詳細討論以上所有提問。

註1:Behind the Dolphin Smile: A True Story that Will Touch the Hearts of Animal Lovers Everywhere
註2:http://dolphinproject.org/take-action/to-free-a-dolphin-a-step-by-ste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