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離線沙龍:區選輸了!文字紀錄

離線沙龍:區選輸了!文字紀錄

網站在今年區議會選舉結束後,舉辦了《離線沙龍:區選輸了!》論壇, 我們請來幾位輸了的區議會候選人,談一下輸的經驗和反思。講者分別為麥國風(社會民主連線成員,爭取在灣仔區議會連任,競爭的樂活選區屬中高產,被白韻琴以1262票對742票擊敗)、朱凱迪(土地正義聯盟成員,參選元朗區議會八鄉北選區,挑戰鄉事力量,最終得283票)、呂永基(民主黨成員,參選黃大仙區議會慈雲西選區,全屬公屋,以2502票對2596票僅敗)、葉蔭聰(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授課導師),四位講者與主持林藹雲從為何落敗談到對未來區選的前景。

第一部份:為何落敗?
麥國風:長鏡相機監控票站 八十後少投票

麥國風(麥):選舉最重要就是文宣,我花了很多心機,但在選舉工程的其他方面有很多可以改善地方。首先是沒有做好選民登記,常常誤以為與街坊熟絡,自己也住了選區十多年,但區內的八十後真的很少人登記。我透過寄發入屋通訊著人登記,但估計只成功呼籲約100位新增選民。其實選民登記的過程很重要,可藉此認識選民並爭取信任。

第二個落敗的原因是比對手遲近兩星期才開始拉票。對手雖然只是以馮兩努的揮手招數,我也以為街坊會十分反感,但後來發現自己的政綱及口號曲高寡,完全低估對手馮兩努式的拉票。第三點便是自己完全沒有回應對手的抹黑行為。

現在是認為自己信心過強。

社民連高調刊登廣告支持外傭,當然有可能影響選情,但我都覺得應該要做。在整個選舉工程,自己的動員能力也和對手相差太遠,對方動用了數百人,包括工聯會以及從內地來的人,旗幡超過一百條。

很多人以為今次選舉很多八十後登記做選民投票,但事實不是這樣,選舉當日我企足全日,二千多票中只有約50-60人是八十後。

自己今次的最終得票比上屆增多了150票,但竟然大幅落敗。選舉當日好多人掛上中港車牌的車輛載人投票,很多人都穿著光鮮。有人拿著長鏡頭在黃泥涌道拍攝進出票站的選民的情況。在開票時,有不少問題選票都劃上清楚記號,似乎是要告訴某人他或她確實已經投票。

樂活選區有兩座大廈重建,合共少了百多選民,但今屆竟然有更多選民去登記。有一位核心助選的街坊對我說,中聯辦告訴他不可以投票給我。查2008立法會選舉,樂活區有1,800票支持泛民派,但今次只有700人出來支持我,即便是去年五一六公投也有900人投票,但今次選舉真的很多泛民支持者沒有出來投票。

呂永基:選前半年,街坊態度急轉

呂永基(呂):選前以為輸六四,出來的五五結果十分驚喜。

首先民建聯用大量金錢「輔選」,據聞重要人士以數十萬計算,每票300元。選舉當日洗樓的年青人是以最低工資28元聘請。自己由2008年補選到今屆已做了3年。頭兩年好多街坊說支持,但到埋牙的半年前,即使同樣是打電話問候,態度都已經完全不同。選舉結束後街坊的態度又對我好轉。這不單止因為街坊受的恩惠,而是背後涉及的價值問題。輸的主因是因為人手不夠,義工人手太少。自己認為如果參選區議會的候選人想贏,必須跟每個人都有接觸。

對手有旗海200支,如果真的全部申報選舉開支已經二萬多元。選舉當日民建聯是以外判形式請人出車掛旗,兩支民建聯,一支候選人。因為民建聯的選幡是舊幡,不須申報開支。但單單是旗海的開支基本上已超出我們選舉上限開支。

在選舉日留意每小時的投票率是相當重要的,當日早上9點半到10點半的時段突然多二百多人投票,正是掛了互委會名義的鴨仔團出團的時候。在選民名冊上,也發現有密封式的老人院有十多個新登記選民。

朱凱迪:突破新界鄉村選舉禁忌

朱凱迪(朱):土地正義聯盟共有五人出選,有四人在新界區,只有王浩賢在市區。新界鄉村的選區一向只講關係,沒有政綱。因為鄉議局已經可以幫原居民處理很多問題,區議員一般只是「二等鄉議局」。

選民登記在新界鄉村來說是最為關鍵,因為新搬入的人一般不會轉選民登記地址。以自己的選區八鄉北為例,其中一屋苑有三百多棟獨立屋,約二千居民中只有百多位登記為選民。

今次選舉突破很多禁忌,我可以到達選區所有地方,相反另一位在新界參選的朋友好多地方都沒法進入,被人阻止入村拉票。到投票那天,有班人說我「好勁」,外來人也可以站得票站如此之近拉票。這區的選舉從沒有可持續發展的議題,如今連對手都贊成我們的議題,成功給選區帶來新想法。

最後分享兩件古怪事情,第一是有些選民登記只得村名,我無法寄東西和接觸他們,政府的選舉名冊做得十分之差。第二件是想知對手如何申報選舉開支經費,明明知道對手花費數百萬但到申報時又成功過關。

葉蔭聰:高度建制化的社會

葉蔭聰(葉):香港社會特性是高度建制化,不是指親建制而是體制化,這會十分影響選舉結果。八十後很少人投票是事實,我問大學的學生有無人去投票,包括文化研究系,結果並沒有一個人表示有投票。二十出頭的學生,他們的人生被包圍,防止他們去做政治性東西。曾經一位文研二年級學生實習後問我什麼叫泛民?我無言以對,這是香港常態。

積極參與公民運動的公民社會組織,其實只有很少部分。換另一角度,建制派政治有很多很大影響力的公民社會組織如互委會、街坊會、家教會等等。前一種類型的公民社會組織響亮的口號無辦法傳到後一種類型。如前者講沒有抗爭,哪有改變,去到後者只會變成暴力政治。

第二部分:民主運動前路?
麥國風:市民不明白區議會職能

麥:會著黨員立即開始明年立法會選舉的工程,做好選民登記,也要出席城市論壇,讓社民連有機會向市民澄清。社民連被人標籤為暴力政治,我們也要思考一下抗爭的方式。很多人以為長毛不會開會,只會擲東西,根本與事實不符。社民連地區樁腳全失,現在最迫切的事如何去做地區工作。更重要的是,好多人不明白區議會的職能,所以很多年青人沒有投票,在這一點上要做教育。

呂永基:繼續參與區議會選舉

呂:民主要靠人參與,香港有很多部份人也選擇沉默,這樣是沒法推進民主進程。好多年青人沒有出來發表意見,也是香港面對最大困難。區議會一定要繼續參與,若放棄區議會,便更少機會參與推動政制改革。我覺得關心民主運動的年青人有兩批,一批積極追求參選改革,另一批則快樂抗爭,我自己是前者。另外香港社會也要培養捐獻文化,因為民主派無錢的話,根本無可能抗爭。政府常幫建制派助選,如今次在選前派發六千元,自己常懷疑有另一份更詳細的選民名冊。

朱:推動議題

朱:年青人不滿制度本身,區議會是一個無實權的架構,政府將功績派予誰,誰就可以成功爭取。青年人對民主想像不只是行出來抗爭或者在代議政制抗爭,例如香港獨立媒網有一位民間記者,去年嘗試去KICK OFF公屋互委會體制,原來只要有一個層代認真去做,就已經可以引起整個屋村的互委會角力及利益衝突,再例如目前佔領中環的實踐。

自己本身首次參選,不像對手能夠很仔細地計票。從前多搞據點式運動,如菜園村運動,村民都只有百多人。但今次區選要顧及數千人,從來都沒有試過。選舉之後,可以開始以新資源在區內搞創意的計劃,推動老化的體制。我的拍檔天天在西鐵站拉票,有很多學生(未有投票權)留電話支持。

台下討論

台下湯文海(2011區會海心區候選人):我有旁聽區議會實戰。發現市民權力不少,旁聽時發現有不當的地方,就去信政府部門。區議會開會時又可以見到負責的官員拿卡片,有事可直接聯絡他們。

葉:今次區選暴露泛民過度反應之類,更深層危機是香港一直參與社運的民間團體的危機,這些民間團體根本沒有什麼政治效用,反而另一種地區組織更有力量。如何加強社區面向是社運人士需要面對的問題,令議題在地區層面生根。

林:今年國內要求各部委公報財政,其中一個無公佈的機構是中聯辦。國內地區關係政治或因無錢而慢慢缺裂,但在香港卻大行其道。

呂:對手抹黑工程,以層壓式、口傳進行,一晚的時間已完成。

麥:今次輸了,只收到少於10個慰問電話,但對方組織強大,連安撫落敗人也做得好好。

台下:民建聯在公屋區做房屋維修的議題,曾做測試,將問題交予民建聯跟進,第二日房屋署便主動跟進。

呂:區議會選區太細,議題不多,很難去談規劃。在公屋區,民建聯出聲,政府部門會盡力配合。我提出的議題,至少要一星期才會回應。

林:街頭俚語與傳媒的報導有很多的落差。

協力:Mich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