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居住大圍兩年的阿瑾及阿熙,一直以單車代步,到大圍站轉乘港鐵,十分符合政府推動低碳環保生活的政策。但一個月前,他們的單車被地政總署沒收。他們奔走於民政署、地政署政府部門,都沒法領回單車。繼而成立「Who stole my Bike?」facebook 群組,引起一連串對政府單車政策及城市規劃的詰問。
大圍站單車泊位規劃失當
大圍站周邊,也設有一些運輸署劃定的官方單車泊位(見主題圖片),然而為何仍然有那麼多的違規?以上圖為例,路牌標示政府指定單車泊位處,但究竟當中有多少部單車是「合法」停泊的?答案是右手邊的五部;左邊的五部都是違泊。為甚麼?因為只有泊在官方設立的泊車柱上的,才叫「合法」。
上述的地點是位於大圍站G、E及F出口交界,在美田路及積運街交界。事主阿瑾及阿熙便是某日一同騎車上班,把單車泊在這處,因為晚上下班時天雨,沒有騎單車而改乘小巴,結果翌日晚上發現單車不見了。他們當時是把單車停泊在火車橋下(如下圖),但沒有繫在已經泊滿單車的泊車柱上,結果單車被政府沒收了。
記者在今日上班日的下午兩時許點算泊在該處的單車數目為255部,而官方設立的泊車柱只有45個,以一個泊車柱泊兩架單車為例,官方的泊單車位只有90個。
在車站的另一邊,其實也分別有兩處大型泊單車位,位於括車公廟路及紅梅谷道交界的兩處,一處鄰近新盤「名城」。然而自「名城」興建後,原有最直接由車站通往顯徑方向的單車徑取消了,市民需要先騎車上天橋往另一邊的單車徑。記者沿「名城」外原有的單車徑走了一次,該處路面寬闊,有些行人路甚至建設了花槽(見下圖),期間有不少單車駛過。
單車徑的改變,令單車使用者減少,而該處位於行人天橋底的泊車位較偏僻。阿瑾指出,這處較少人使用(見下圖),因為容易被賊人偷去單車。
另一處泊單車的位置則在新翠村對面,然而空置率極高:
原因十分簡單,是因為使用單車前往車站的人士,主要集中在車站的西面,包括顯徑、隆亨及下城門一帶。相反東面不遠處已是車公廟站,鄰近的公共屋村如新翠居民步行前往車站的距離也不遠。如果顯徑居民要使用東面這處的單車停泊處,便要把車駛上天橋再落天橋,十分不便。
今日《蘋果日報》報導,是次清理單車行動,可能與「豪宅」「名城」入伙有關。雖然阿瑾展示了地政署通告,指是次行動不限於大圍,而是整個沙田區,地政署也表示這類行動會每三至四個月進行一次;然而查閱報章,發現大圍站上蓋因為要趕及在「發水」截止前入則,因此在未與地區就單車泊位達成共識下,匆匆提交「發水則」(蘋果日報2011年5月26日),致令如今單車泊位與需求失衡。港鐵在較早前曾提出「獅子開大口」的建議,拆除現有的行人天橋連接至「名城」的商場,並在商場內重置單車泊位,但卻要收取單車管理費,並向城規會申請將單車泊位納入總樓面面積,要求城規會放寬樓面面積限制。地區人士對收取管理費及迫令行人途經「名城」商場的建議嘩然,最終方案沒有談妥。政府只能坐視「名城」發水,卻沒空間在「名城」一帶增設單車泊位設施。
沒收還是被偷?
現時地政總署沒收單車,只須於在違泊的單車處掛上一張通告,24小時後沒有清理便會予於沒收。2011年上半年政府統計,政府共拍賣充公單車超過 6,300 架,以元朗區最多,其次是沙田區和屯門區,共拍得逾152,000元,平均每部僅約24元。
阿瑾及阿熙兩人的單車從七月八日「消失」至今,也不能確認自己的單車是否被沒收了,因為她從未收到通知。她查詢地政署,對方承認當時曾進行單車清理行動,行動由民政事務署統籌,又表示24小時的通知期安排亦已諮詢律政司的意見,清理行動亦已諮詢不同部門包括康文署、區議會等才進行。然而被充公的單車是不能領回,只著阿熙留意物流供應署的網頁,在公開拍賣時買回自己的單車。阿瑾質疑為何違泊汽車被拖走也可以領回,但單車無法取回。阿瑾表示,每部 $600 - $700 的單車,對於基層市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她對於自己在不被通知下被沒收單車,又無法確實自己的單車是被沒收的政策既憤怒又無奈。阿瑾因此已經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
馬鞍山的經驗
在馬鞍山,把單車泊在街外的情況也十分普遍。居民 Antonie兩年前開始騎單車到大學站轉乘火車,單車在站外的美心快餐外的鐵欄泊下,結果幾天後車輪變形,再過幾天車子更被偷去。
Antonie的一位朋友兩年多前把單車放在恒安村和耀安村之間的行人隧道,這樣不會日曬雨淋,減慢損壞。不久車子就被貼上一張地政署通告,指單車霸佔政府用地。如果他一周內不拿走單車,政府會將其充公。Antonie 說當時有個不成文規定,就是撕走通告便行,地政職員就沒有辦法再辨出哪架單車「佔用官地」,只是朋友沒有做到,結果單車被充公。
圖:大圍火車站內巴士總站鐵欄封上透明膠板,免得人們在那兒泊單車。
其實報章間或也報導關於「亂泊」單車的新聞,例如東方日報也曾報導單車違泊問題嚴重(2010年6月26日)。單車隨處擺放也許阻礙途人,但正如 Antonie 所說,政府相關部門設立單車停泊位時缺乏社區考慮,很多時候市民因為泊位選址不「就腳」或者露天而不使用,市民因而自行覓地泊單車。
今日協助阿瑾舉辦記者會,環保觸覺的譚凱邦指出,單車接駁鐵路符合低碳政策,政府應該予以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