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名為「政改」的騙術
想像一下,在香港這個不民主的政治體制下,假若你是中央或特首,面對我城多年來響徹雲霄的民主訴求,該怎麼辦?如果你置若罔聞,就會面對冒犯眾怒的管治危機;而如果你推行真實的政制改革,也會侵犯特權份子的既得利益。在此,為政者極可能推出一種不會觸怒特權份子的所謂「改革」,在沒有真實向前行的情況下偽装起錨,總之策動一場「偽改革」以孚眾望。這便是當下政改的本質實況。
「偽改革」不會以一套全新的語言倡議自己的主張,它反而不斷挪用「改革派」的民主修辭。例如,將「民主化」此一要求改裝成增加「民主成份」。一直以來,「民主化」指的是增加直選議席,現在則被混淆成,使「民選區議員」以小圈子程序互選成為功能組別議員。以「增加民主成份」此一含糊的描述,替換了香港人民主普選的訴求。
問題不僅是此方案佯装體現「民主」,魔鬼其實在於功能組別的復辟,不妨認真問問:憑什麼升格區議員為立法會議員?他們有什麼特殊的「功能」?難道我們過去低估了區議員地區工作的意義?低估了「蛇宴」、「齋宴」或「旅行團」在全港立法工作層面的價值意含?抑或反過來,我們希望立法會的工作更「地區化」,因而需要對之改革,新增區議會功能組別?這些「認真」的問題許是莫名可笑,畢竟誰都知道,此一功能組別的真實政治意涵呢:建制派已在地區佈滿樁腳,這種改革方式有利親中保皇陣營。正是此一別有用心之處,淹沒了香港人真實的政治改革需求。
判別一個方案是否進步,不妨反樸歸真地問問:香港政制到底有什麼問題需要盡快改革?當下的方案,不論是由政府或普選聯提出的,都沒有對症下藥,徹底更新或改革「傳統功能組別」,而任由官商勾結、表現欠佳的議事廳繼續維持。這還不止,兩個方案竟然在缺乏根據下,倒過來增加功能組別,一致賦予區議員們功能組別的「光環」,正所謂「舊債未清新債又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