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記者報導〕自反高鐵事件「八十後」成為現今炙手可熱的關鍵詞,泛指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當大家研究「八十後青年」是否失落的一群,受到上一代人多大的壓迫的時候,另一群的「八十後」面對同樣的困境卻沒有得到重視。這群「八十後長者」一直被社會遺忘,他們貢獻大半生,晚年身體開始多毛病,需要更多照顧,社會卻視為負累。可曾想過,我們的安老政策是這樣千瘡百孔。過去五年,超過19000名輪候資助安老院舍的長者至死也未獲分配、綜援政策迫長者與子女分居、院舍工友工時長人工低……人口老化,貧富懸殊,最終,有多少人真的可以安享晚年?
沒有退休保障 貧困長者心慌慌
老年人口增加,本應是好事,因為這表示生活條件上升,令到人們更長壽。「人口老化」之所以成為「問題」,是因為長者未能安享晚年。歸根究底,年老不是問題,又老又窮才是問題。根據2006年中期人口統計的數據分析,香港長者(65歲或以上)的貧窮率達40.1%,即每五名長者中,便有超過兩名屬於低收入住戶成員。單靠「生果金」並不能過活,已推行十年的強積金,根本未能解決這一代長者的退休保障。在現今工作零散化,薪金水平下調,貧富懸殊加劇,普通人要養活「上有高堂,下有兒女」的家庭愈來愈難。
梁樹妹是老人權益中心的核心成員,她認為政府肯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就唔駛擔心冇錢交租、冇錢交電費,起碼有左呢個保障先......如果老人家個個月頭有幾千蚊入息呢,仔又好女又好,咁就少的負擔,老人家有多少積蓄,心就駛得好開心喇。唔駛洗兩蚊就冇左兩蚊,洗十蚊就冇左十蚊。」,二來是多了運用金錢的自由度和減少家庭磨擦:「冇晒錢,越洗越少,仔女又冇得俾佢,有時講野又得罪人,唔諗過又亂咁講,仔呀新抱都嬲佢嘛。老人家咁長氣既,買幾蚊野問黎問去。」
政府常謂公共資源照顧社會上最有需要的人,結果一班中下層的長者「上不到天,下不到地」,最受苦的,往往就是這一群長者。
又話長幼一家 政策迫人分家
很多人以為只要有經濟困難的子女肯填寫俗稱「衰仔紙」,證明不能供養父母,長者就可以申請綜援金,解決退休後的生活保障問題。但自1999年起,與子女同住的長者,失去了獨立申請綜援的權利,必須要全家申請才獲得接受。換言之,有心同住照顧父母,但經濟能力有限的子女,除非接受同時申請綜援,否則長者不能獨立申請,反而長者與子女分開居住或入住安老院,就可以獲得獨立申請的權利,變相鼓勵子女不與父母同住,方可減輕經濟負擔。
有安老院舍的照顧員說,部份有良心的子女還會定時探訪,不過很多因為工作關係,一個月只有一兩次,甚至部份失去聯絡。以綜援繳交安老院費,變相令公帑源源不絕輸送給私安老院舍,而且違背政府提出「居家安老」的主張。「養兒防老」是很多人的願望,政府的政策不單沒有協助或鼓勵子女供養父母,還反其道而行。基層發展中心的伍建榮認為:「如果政府推行全民養老金計劃,可即時解決這一代的老年貧窮問題,不單令長者有經濟條件選擇是否居家安老──既獲得子女照顧,又無需擔心成為子女的經濟負擔,更可未雨綢繆,應付人香港未來人口老化高峰期的種種社會問題。」伍續稱:「政府所講的『錢跟人走』或者資助券計劃,不過係將安老的責任完全推俾私人市場解決。全民退休保障計劃的目的是令長者有經濟安全保障,可以按需要及意願選擇居家安老或者住院照顧,安安心心安享晚年。
安老院舍私營化 養老變虐老溫床
近期一則令人嘩然的新聞,「南方安老院」被揭發有照顧員餵長者「食屎」,令社會對安老院的問題重新注視。現在一名長者若輪候政府資助安老院,平均輪候四十個月。由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底,輪候宿位的人數多達9,200人,輪候時間冗長,2008年便有1,847名長者在輪候護養院還未獲得服務期間逝世。若果長者未能照顧自己,又未能入住資助院舍,就唯有入住私營安老院。截至2009年5月,有43,607位正領取綜援的長者使用住宿照顧服務,佔所有使用住宿照顧服務的長者的75%。
私營安老院基本上是一盤生意,而長者隨著年齡,需要的成本亦會增加。安老院舍為了確保利益,在設施及人手上都「縮皮」。有安老院舍的起居照顧員跟我們說,一些院舍晚上只有兩位員工,卻要照顧六十,甚至九十位不同需要的長者。院舍為了賺錢,不單剝削員工利益,同時亦會向長者親友開設額外收費。入住院舍的,絕大部份身體欠佳而家人又缺乏經濟能力的長者,於是惡性循環下,受害的就是一眾住院長者。老人權益中心張容根(根叔)的父親二十年前遭安老院用鎖鏈鎖著手腳在床,並赤裸下身,現在仍記憶猶新。他至今仍然非常氣憤指:「入私營安老院只係等死。」
同時,部份私營安老院設施簡陋,甚至很多設備不合乎條例,政府仍隻眼開隻眼閉。有關注長者問題的前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指:「政府對現時私營安老院都係隻眼開、隻眼閉,如果一言不合商家話唔做,政府都唔知點安置班老人。」
結語:政府掩耳盜鈴 老人危機迫在眉睫
今年的預算案裡提及一月份安老事務委員會發表的報告。研究報告由香港大學負責,報告研究團隊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他們只是剖析問題和給予政府建議,報告書並沒有方向。然而,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稱已「接納報告書提議」;而委員也說計劃為長者社區照顧展開研究。不過,報告沒有就綜援、住屋、院舍質素監管提出改善建議。有研究成員坦言,報告有其限制,包括部份問題不能在報告中提及,唯有避重就輕。可見政府仍然無視現存的問題,著眼點只是如何開源節流。當一眾高官籌謀如何應付「八十後青年」問題的同時,可有想過「八十後長者」也是未來一個巨大的計時炸彈,正在不斷蘊釀中。
後記:
安老政策專題系列將會圍繞在安老事務上不同崗位面對的困難及訴求,以及民間團體及學者對現時安老政策的評論。根叔將會憶述父親二十年前在安老院被虐,法庭並不受理的控訴。社區及院舍照顧員工會成員講述現時安老院舍的問題及所見所聞。我們並會為最近安老事務委員會所做的報告進行深入的專訪及剖析,期望讀者會就現時的安老政策,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及反思。
參考資料:星期二檔案《難以安老》
特約記者:易汶健、梁錫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