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代貼]何穎賢:另一把聲音──校本驗毒,值得嗎?

另一把聲音──校本驗毒,值得嗎?

近數月來,本港有關青少年濫藥的新聞佔據了媒體的頭條,從中學生於校內集體索K、年青藝人濫藥,到月初深圳警方拘捕濫藥港人,在媒體及政府高度關注下促成了大埔區學校率先在9 月實行校本驗毒計劃。這場校本驗毒計劃的推行強勢地佔領了整個討論青少年濫藥議題的論述空間,一面倒的支持,異議的聲音只佔少數。此文嘗試提出零度容忍以外的觀點說明推行強制校本驗毒計劃對整個社會是何等不值得,並懇請有關當局三思而行。

驗毒何來自願?

支持者認為毒品測試的目的就是要找出有否吸毒的事實,及早辨識吸毒者及作出介入。這樣的觀點是完全忽視了強制驗毒的根本性質──缺乏有力證據、昂貴、負面及富侵略性。筆者查閱不少相關強制毒品測試的外國文獻及網頁,發現強制毒品測試對減少學生濫藥並沒有有力的數據支持,相反,不少文獻更指出抽查驗毒嚴重破壞學生與成人的互信關係,阻礙開放溝通。

熟悉青少年文化及心理的人也會明白信任及尊重是成年人與年輕人建立關係的重要基石,也許支持驗毒人士不明白或不能理解收集人體樣本(特別是尿檢樣本)的過程是何等的令人蒙恥及不被尊重。從香港的刑事司法制度觀點看,年輕人不是應該被假定無(吸毒) 「罪」嗎?為何現在要年輕人不論有吸食藥物與否也要被抽檢以證明自己是清白呢?這不是侵犯人權及個人私隱是什麼?驗毒結果失準可以是基於學生本身已服用某些容易誤驗為禁藥,而大部分藥物不會停留在尿液樣本太長時間,而煙酒更是不能驗出的,因此,有外國研究指出,強制驗毒極有可能引發學生轉而飲酒及加速學生離開學校的教育系統,這與政府扶助濫藥青年尋求協助及遠離毒品豈非背道而馳?再者,我們的政府不止是付上化驗所的測試費用的代價,更甚的是進一步邊緣化高危青少年,這實在是無助有效尋找有嚴重濫藥問題的學生。

驗毒是關愛還是控制?

縱使強制驗毒是找出有否吸毒的事實,但這種基於不信任的監控手法往往未能觸及學生對正確使用藥物的態度及信念,反而引發學生更多反抗對策,例如逃學、準備「無毒尿液」替代等。強制驗毒是無法分辨濫用與曾經使用,標籤效應是必然產生,那麼究竟強制驗毒針對的是希望協助因濫藥而令身體機能出現問題的青少年,抑或是進一步運用恐嚇式的禁毒方式,以簡化及污名化的手法將濫藥學生打造成是個人的咎由自取或不懂自愛的無知行為,與現今社會制度(特別是教育制度)如何製造「失敗」的學生無關。

青少年毒品問題專責小組的張建良醫生支持推行強制驗毒是要讓濫藥青年「現形」(求助?),但筆者認為以強制手法要濫藥青年「現形」只會減低他們主動求助的動機,而濫藥青年只會運用各種方法逃避檢測(即逃避上課),這亦間接剝奪濫藥學生接受教育的權利。張醫生早年與不少外展服務實踐的免費驗身計劃配合動機式晤談輔導法應用於青少年濫藥問題,不是成效良好嗎?現在為何由充滿關愛的驗「身」計劃變成充滿負面標籤的驗「毒」計劃? 「禁毒戰」的關鍵是截斷毒品源頭,打擊販賣集團,而非針對全港在學青少年及將主戰場轉移到學校。面對青少年濫藥不斷上升之事實,實施校本強制毒品測試也許會贏了場(只是表面的)禁毒戰,但卻輸掉了青年人的心,更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值得嗎?

作者是香港大學社會學系研究生、澳門理工學院社會工作學課程講師

原載於《明報》「論壇版」,2009.7.24,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