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維景酒店住客因酒店住過甲型流感患者而遭隔離,七日期滿,終可重獲自由;社區也幸而未有爆發疫情,第一關大步跨過。只是,維景解封了,香港解封了嗎?
酒店封鎖期間,住客曾投訴內裡衞生條件差,吃過的飯盒堆在走廊上沒人清理。這樣的衞生條件下居住,明明沒病都會病,萬一真箇病了,不知是否把賬算在「甲型流感」頭上?
酒店外的我們,又真的比酒店內的住客生活得更理想嗎?我們吃過的飯盒,又往哪兒放?還不是放在堆填區中無人清理也無法分解,堆滿了就開闢另一幅地,想來和打開房門把垃圾往走廊一扔分別不大。
動輒「隔離」是本地特色之一。想起月前在《時代論壇》沙龍「寵物,動物權益與信仰」講座中,一位參加者提到「香港地方狹小,是否不宜餵養動物」的說法。當時我回應指出「香港的高地價政策是個神話,根本不是事實」。如今想來,更貼切的答法應該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基本上就是由一個匣子轉到另一個匣子的「隔離」日子。想想新型屋苑的設計如何塑造都市人的生活:住客離開沒有露台的家,走進直接通往鐵路站的室內通道上,途經商場,進入車廂,到達中央空調的辦公室或窗門緊閉冷氣長開的課室,外面攝氏三十度,裡面的人穿著毛衣西裝……香港人,像是一群在石屎中鑽洞挖道的草根型中產白蟻,而不是與外在世界有聯繫,有互動的人。
「不准餵養動物」、「不准犬隻進入」、「不准動物上車」、「請勿踐踏草地」、「請勿跨越欄杆」等等字句,以至中央屠宰、恆溫設備、把猴子/流浪狗放到荒島上等想法,已不是衞生與否的問題,而是人類自我封鎖,自絕於自然界的做法——沒有自然界,人還能活下去嗎?是我們把人類看得太偉大,還是把上帝的設計看得太低能呢?
(原刊《時代論壇》網上版,200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