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臨「場」發揮】唔夠球場?廢棄校舍幫到你

【臨「場」發揮】唔夠球場?廢棄校舍幫到你

【臨「場」發揮】唔夠球場?廢棄校舍幫到你

啟德體育園開幕,政府大肆宣傳能舒緩體育場地不足,但當前的短缺問題,癥結在於缺乏「去中心化」的體育館 —— 對於普通市民來說,多一個地區體育館,總有用過要跨區才去到的啟德體育園。

根據規劃標準及香港人口數據計算,2019年全港缺少293個羽毛球場及224個籃球場【註1】,但政府似乎不積極追落後。研究員早前發現各區擬建體育設施均有「拖數」情況,最嚴重的可拖近四分一世紀【註2】。面對質疑,政府歸咎於未能搬遷選址上現存土地用途等限制【註3】。這或許能為某些計劃短期延誤辯解,但政府卻忽略了一些近水樓台,手到拿來的潛在體育設施場地:已廢棄校舍及大批殺校潮下將結束營運的學校操場球場設施。這些可釋放的體育場地,包括籃球場、羽毛球場及操場等。若能適當改裝,或許能在短期內舒緩目前緊張的康樂設施供應問題。

原可用作供應體育場地的廢棄校舍案例

前灣仔學校:荒廢廿年與街道一門之隔的籃球場

位於灣仔愛群道的灣仔學校在2006年停辦後,一直未有長遠用途,只短期借予三間學校作臨時使用,土地未歸還政府【註4】,至今已空置近20年,意味與公眾只有一大門之隔的籃球場亦荒廢足20年。現校舍在2020年從新分配作重置特殊學校校舍用地,計劃討論長達4年,重建工程終在本年度動工,預計於2028-29年完成【註5】,過去若能善用,至少是20年可用的市區籃球場用地。

前荃灣信義學校:丟空10年的完整球場及環形跑道

位於荃灣象山邨的荃灣信義學校於2011年停辦,丟空近10年,終在2021年尾開展工程作過渡性房屋「樂屋」,現時的舊校舍的球場和環繞球場的跑道已經被納入「樂屋」範圍。若然在殺校後積極活用校舍資源,則可避免體育設施丟空10年所做成的空間浪費【註6】。

485174016_1075837557914682_9066139013470832499_n

保良局蕭漢森小學(舊校舍):校舍內有4線泳池,公屋用途未知何時動工

位於火炭穗禾苑的保良局蕭漢森小學因空間不足,於明年重置到同區新校舍,據2023年公佈經中央調配機制檢討的空置校舍用地列表,舊校舍已交由房屋署管理,長遠作公營房屋發展【註7】。長遠發展計劃由醞釀到執行需時數年,舊校舍有4線泳池等少有體育設施,可考慮在重建動工前的空窗期期間開放予公眾使用,善用社區資源。

殺校潮下潛在可研究釋放的學校體育設施達200多處

事實上政府並非沒有考慮重新運用這些土地資源,但政策並無助有效釋放這些設施及社區使用。在2023年,部門曾檢討有210間位於政府土地的空置校舍用地清單【註8】,研究作長遠興建公屋,或短期租約形式批予非政府機構等用途。然而清單並非齊全,亦無交待為何有部分空置多年的校舍,如灣仔學校竟未有納入清單考量當中。

另外,上述檢討雖亦有相當數量的校舍被分配作不同民生用途,但當中亦有不少因處理及規劃需時,或是由於行政官僚或程序上的延誤,令規劃期間的場地資源持續丟空。這些尚未落實新用途的校舍場地,實則可以更有效率地被投入使用,以「臨時體育場地」形式納入管理和開放予公眾。

尤其是上述作短租用途的66所廢校中,有56所因一直未有人承租或達成合適協議,處於長期空置狀態。面對如此情況,政府大可考慮將這些原擬短租的校舍設施,轉化成由康文署協調和管理的體育場地,並建立配套措施及系統化的場地預約平台,讓市民更便捷地使用。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未來可能出現新一波「殺校潮」,經研究員統計整合,未來5年至少有16間位於市區、設施可直接使用的中小學,已知將停辦、遷校或合併。這些將被騰出來的校舍設施,若能事先規劃並納入康體設施供應中,停運後即可轉化並開放使用,無需再經冗長研究或行政程序,能在短期內為各社區提供額外體育場所。

現校亦可開放運動場地?

除上述校舍,現時仍在營運的學校體育設施,同樣值得進一步向公眾開放。事實上,政府自2017/18年度起推行「開放學校設施推動體育發展計劃」【註9】,鼓勵津貼學校於非上課時段,如周末或假期開放校內場地。然而,或許由於學校方面在保安、管理及維護上或有實際困難,故計劃並沒有吸引學校的踴躍參與。

要令學校釋疑,亦非無計可施。舉例說,可以研究校舍建築物與操場之間,及操場與校外街道之間,分別興建兩道閘門作足夠區隔。在上課日子將後者關閉,把球場留給學生使用,周末時則只關閉前者,將球場開放給公眾或體育團體使用。

部門亦可考慮由康文署或相關部門進行更深入的管理支援與統籌,而非僅靠學校與體育團體間的個別聯繫,同時亦可進一步提供誘因,如提升保安及清潔等配套,減輕學校在開放設施後的負擔。在顧及保安及管理需要下,更可進一步研究如何在周末善用學校其他設施(如禮堂、會議室)。此舉除加強學校與社區的連結,甚至可為學生帶來參與社區管理與公共服務的學習機會,一舉兩得。

以上僅為研究員初步觀察學校體育設施運用情況,作出一些提議拋磚引玉,其可行性仍需詳細研究,想必教育和體育界人士會有更獨到提議。既然在財赤下,額外興建體育設施或有困難,而短期內亦要煩惱難以覓得合適選址,若政府及各界好好協調,上述學校體育場地,將會是其中一個唾手可得的「低垂水果」(low-hanging fruit),有助於進一步推動體育在社區普及化,以舒緩場地短缺之苦。

【註1】香港01. 2019.9.24. 【城市數據】公共體育場地不足遠低於標準 邊類球場最短缺?
【註2】本研社. 2024.9.11. 【慢過法國蝸牛】地區康體設施供應拖數大盤點!
【註3】屯門區議會. 2023.9.11. 文件2023年第21號:「屯門第16區運動場、休憩用地及公眾停車場」 工程計劃的進展
【註4】香港01. 2019.5.6.【廢校巡查】鬧市幽靈廢校 空置十年未上榜 組織促政府交真名單
【註5】建築署:工程項目 - 灣仔愛群道1所設有12間課室的特殊學校
【註6】房屋局:「樂屋」荃灣象山邨 (前荃灣信義學校)過渡性房屋項目
【註7】規劃署:經中央調配機制檢討的空置校舍用地清單
【註8】同上
【註9】EDB(SA3)/SA/POL/6/1/1(IV) 教育局通函第82/2023 號 開放學校設施推動體育發展計劃 (2024/25 學年)https://shorturl.at/tF7K2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