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浸大學生聯署促校方撤回處分:咁多同學有意見,你真係唔理?

浸大學生聯署促校方撤回處分:咁多同學有意見,你真係唔理?

「聯合上訴平台」聯署發起人:戴嘉平、陳逸豪、許雯珣

(獨媒報導)浸會大學學生會斷莊3年後終有「正莊」,惟校方上月以幹事會政綱等資料對過去事件的描述「不符合社會的標準和價值觀」為由,對全體成員作出紀律處分,其中四人被禁參與校政,變相令幹事會「被解散」幹事會周一(8日)宣布請辭,部分成員以個人身份發起聯署及「一人一信」,要求校方撤回懲處。他們批評校方指控不清晰,亦沒有讓學生申辯,成員如「被通知」接受處分,做法欠程序公義。

已請辭的幹事會會長許雯珣向《獨媒》表示,儘管收集後簽名後,校方仍有可能冷淡處理:「但首先要俾空間同學表達,佢哋發表(意見)嘅渠道太少。咁多同學有意見,你係咪真係唔理?我哋覺得(聯署)係學校要重視(學生聲音)嘅一個機會。」

聯署的另一訴求是促校方公布相關調查報告。已請辭並正就紀律處分向校方上訴的外務副會長戴嘉平指:「我哋都唔知你告我啲乜,咁我哋點去解釋返?連調查報告都唔俾我哋,我哋連公平嘅解釋都做唔到。」

無標題

指校方「冷處理」 學生靠自行分享和傳媒得悉始末

已請辭的幹事會早前指,由校方公布紀律處分至今,他們仍無法索取事件的調查報告。戴嘉平說,由收到投訴直至今,校方和他們之間只有一次正式會見。公布紀律聆訊後,他們雖有聯絡學校職員,亦有學生在民主牆貼紙要求公布調查報告,校方均沒正面回應。

無標題

許雯珣形容,校方一直冷淡處理事件,例如只向傳媒發新聞稿,卻從未正式以電郵或任何形式向學生公開交代,因此「滄溟」只能靠自行分享和傳媒報導,令學生知道發生甚麼事。

她認為,這反映校方根本不打算讓學生們知道有這件事發生:「佢都冇諗住做、冇諗住交代,喺咁嘅處理下,同學又點樣可以參與校政?」因此,發起聯署除了想讓同學發聲,亦是希望令更多人知道學生會正處於怎樣的狀況、學校的態度又如何。

無標題

非浸大生可參與 目標過萬聯署反映社會聲音

聯署目標是一萬個,他們指非浸大學生亦可簽名和參與「一人一信」:「既然佢(校方)用『社會標準』(作指控),我哋覺得有必要俾社會都發表對呢件事嘅意見。」

三人由昨日起在校園內收集聯署,首日收獲500個。戴嘉平認為成果難得,指現時正值考試季節,校內人流不算多。他又認為,學生會「出事」後才有獲同學關注雖不是好現象:「但當我哋處於危難當中,同學都唔係漠不關心,知道咩事後都好樂意支持我哋,好感謝佢哋。」

無標題

學生促校方公開交代詳情 盼有學生會存在

有份聯署的理學院的浸大四年級生鄭同學認為,校方應交代事件詳情:「宜家咁樣似係求其搵個藉口抽秤,應該公開啲囉,就算佢哋有做錯。」他又指,沒有學生會對所有同學而言都不是好事,因沒有人會為自己發聲,因此參加聯署。

同有份聯署的浸大三年級音樂系學生洪思妍則指,學生會是學生和校方的溝通橋樑,聯署是想表示學生會應該存在。數年曾在浸大修讀副學士的她指,當時校內有學生會,整個校園氣氛活潑得多:「(宜家)冷清咗,冇以前咁多人做呢啲嘢(擺攤檔)。」

無標題
鄭同學(中)

浸大學生會自2020年後「斷莊」,事隔3年有新莊「滄溟」成功於本月上任。惟浸大校方上月表示,接獲對學生會政綱、年度計劃書及財政預算的投訴,經調查後投訴成立,「部份對過去事件的描述,出現誇大、缺乏事實根據及偏頗的情況,並不符合社會的標準和價值觀」,懲處之一是禁止幹事長、兩名副幹事長及秘書四名幹事參與包括學生會等學生組織。

「滄溟」指會章規定如幹事長及兩名副幹事長同時出缺,便需自動解散,換言之浸大校方的懲處可「DQ」學生會幹事會;由於校方的懲處,學生會無法庭與校務會議及預約場地,難以維持日常運作,為早日產生新一屆臨時行政委員會,全體學生會幹事決定請辭,獲評議會通過後隨即解散。

無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