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閣下:
從小我父母便教我要有同理心,要關顧社會上相對不幸的人。儘管在早年職業生涯上取得不俗成就,但我從來沒有意欲將追求個人財富視為人生目標。
當我在國外生活了多年後回到香港定居時,我為這個我自豪地稱之為家的城市,存在如此嚴重的社會不平等而感到困惑和擔憂。 令我震驚的是,社會如何漠視對窮人和少數族裔的歧視。既有的社會結構,有時甚至會鼓勵這種歧視繼續發生。同時,我們也無法一如其它地方,享有基本的民主權利和自由。
這些都是我參與社會運動以至參與政治的動機。我希望盡己所能,為被忽視的弱勢階層鼓與呼,替不能為自己發聲的人說話。
與許多人相比,我很幸運能夠接受良好教育,並擁有一定程度上的財務自由和社會地位。我們很幸運,能夠過上舒適生活,並有自由選擇我們的道路。我選擇為社會平等而奮鬥。其實這個法庭上許多人都差不多,我們都喜歡香港,這個稱為家的地方。或許我們在生活中選擇了不同的角色,但目標都是相同:為他人服務。
可悲的是,我擔心我們已經逐漸成為社會制度中的例外。當下許多香港人根本沒有那些機會,包括貧困長者,欠缺向上流動機會、被邊緣化的年輕人,還有犧牲所有時間但只能為家庭僅僅維持基本生活的工人。這些人再努力,生活中的選擇仍然局限於維持生計。對他們來說,「選擇」是負擔不起的奢侈品,更不用說如何決定自己的命運。
在生活壓力下,我們的視野通常很難超越自身的社交圈子,更難的是對陌生人展現同理心。兩極化的政治分歧產生越來越多裂痕,令我們有時候無法互相理解、和而不同,亦不願意試圖尋求某種程度的妥協。
我一直希望,一個較民主的制度能夠成為一道橋樑,彌合上述社會鴻溝,或者至少容讓我們選擇怎樣共同生活。
2019年的動盪,為整個社會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無論政治立場如何,我敢肯定這個法庭上有許多人,都為此而傷心欲絕。整座城市都被不信任、仇恨和恐懼所淹沒。今天固然不是討論這個問題的合適地方,但我希望法庭能夠理解,僅靠司法機構並不能解決已經根深蒂固的社會政治鴻溝。
我們需要集體力量、勇氣、誠實和同理心來修補我們的家。看看幾位同案被告,他們在服務社會方面有著非凡的紀錄。比起囚禁在監獄,我相信他們能夠對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為了追求全體香港人的權利,我的確違反了法律,並且已準備面對法院的判決。令人敬重的幾位同案被告,畢生捍衛法治,為民主而戰,為無聲者發聲,我十分榮幸能夠與他們並肩同行。
我相信終有一天,籠罩我們城市的烏雲將會消散,光明將會重臨,愛和同理心將會戰勝歸來。
吳文遠
2021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