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沸青
攝:Jacob
甫開始訪問,記者把「光城香米」誤會為「香城光米」。負責人Edward笑言:「這很常見,始終香城對於香港人是個很有標誌性的詞彙。」另一位負責人Fredrick續向我們介紹名字由來:「光城是希望營造正面形象,有光明正大、發光發熱的意思,而香米則是我們產品的最佳形容詞。」而口號「不為五斗米而折腰」,代表不輕易退縮屈服。
這裏是「光城香米」,一間專售米糧的網店。現在也有辦糧行,售賣各種「香港製造」的貨品,名為「義城糧行」。一切,是從對社會連結的想像開始。
光城香米其中兩位負責人:Edward(左) Fredrick(右)
「社區是個蘊含很多能量的地方,要使用這能量推動社會前進之先,社區必須保持一個良好連結,但許多人忽略了這點。我們希望連結社區,為社區連結打好基礎。」這是Fredrick的看法。Edward同樣地認為:「過往社會依賴他人連結社會、推動社區進步,這並不在大眾控制範圍內,如果把這份責任重新分配在各公司、團體之中,連貫性將提高更多。」除了連結社區,另一個原因是為大眾提供「選擇權」,Edward笑言曾聽過有人斷言「靠自己(香港)米都無得食」,因此希望自己進口香米,在各種壟斷的環境下,為大眾提供多一個米糧的選擇,Fredrick語重心長:「有選擇很重要。」
那為何要賣米辦糧行?Edward解釋:「衣食住行裏,衣我們不專長;住、行沒有能力,因此選擇了食。所謂民以食為天,而米是香港人的主糧,就決定賣米。」Fredrick補充:「其實我們可以辦餐廳,但我們想走進社區,親身與區民進行連結。」至後來的糧行,就全因一片本土心。Fredrick指出:「眼見疫情下經濟轉差,不少人失業後去做小工藝、小生意糊口,但缺乏平台推廣,因此我們決定辦一個只有香港品牌的平台,主力銷售眾多本土製作的商品,加上自己的米,希望可以互相推廣、合作之餘,亦可以壯大本土聲勢、互惠互利。」,Edward則著重架構:「香港經濟頭重腳輕,側重旅遊業、金融業,未來很多變數,未必能再依賴這一套生存,可能要靠輕工業支撐。這亦是我們其中一個創立原因:我們不樂見年輕人畢業就打政府工的現象,這並幫不了香港人,反而我們希望鼓勵大家創業,然後留下一點Legacy在香港。」
連結社區、打破壟斷、專售「香港製造」的商品的平台,各種行為十分「本土」,但為甚麼要「本土」?「因為只有香港才是屬於自己的地方。」曾在外地留學的Fredrick一針見血:「你可以到外國發展、移居甚至移民,但最後會發現站不住腳,其實最核心的自己永遠和香港人這身份有所連繫,而香港的好壞就變得重要。」自稱從前沒有本土意識的Edward則表示:「以前放眼日本、美國等外國,很少注視香港這一個家,但近年驚覺原來這個家可以失去,所以才想做更多有利香港的事。」套用一句歌詞:「如若你愛這個家,請不要任由她倒下。」
問及創業以來的辛酸,Fredrick及Edward感歎當中有不少挫折:有與海關周旋過、有遇到貨源問題,當中買了不少教訓。Fredrick認為香港創業不難,但守業難:「近年創業大多依賴資助,然而現實營商根本沒這回事,租金高昂不在話下,加上大財團成本比小本生意低,才會造成壟斷,使競爭困難。」矛頭更直指香港教育制度:「香港教育是一套打工教育,不是創業教育,因此許多人沒有創業、守業所需的慨念及理解。」不禁令人想起一句:”All in all, it's just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而選擇設辦公室於新蒲崗的原因,自稱「區外勢力」的兩位負責人異口同聲稱是因為交通方便:「新蒲崗恰好位於九龍中央,無論出貨去港九新界任何地方,價錢、時間都差不多,好合符成本效益。」Edward補充道:「有好多美食。」切合民以食為天。在各種天時地利人和下,Fredrick更指出新蒲崗是一塊福地。
而我將要說的是:真正的福地,是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