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難民以跑結友 每周聚腳訴說故事 「無論咩身份,跑步時係平等嘅」

難民以跑結友 每周聚腳訴說故事 「無論咩身份,跑步時係平等嘅」

【獨媒報導】少數族裔共融跑活動「Home Run」的名字有兩個意思,首先是一班難民因種種原而不得不離開舊有家園,尋求新生活。另一意義是這班「未有身份」的難民視香港為家,嘗試用步印融入社區。

難民的旅程上多大是無奈的,例如無了期待法律程序、冷不防被罵「差仔」、制度所限無法尋找工作。一周一會的「Home Run」活動對難民而言,雖然未必有實際作用,卻可拋開所有煩惱,體會最人人平等的跑步時間。

平日在尖沙咀星光大道,映入眼簾的總是燦爛奪目的燈飾、熙熙攘攘的遊客。這個晚上,跑在熣燦大道上的人卻來自五湖四海——有帶著子女一起跑步的尼泊爾媽媽、有來自遙遠斯里蘭卡的教練、也有香港人。

DSC_7740

由三方合辦的社區跑步活動「Home Run」持續四個月,在12月下旬結束,在一眾難民和港人共同參與的聖誕派對畫上完美句號。一行40多人吃著由難民婦女烹煮的大餐,站在尖沙咀重慶大廈天台上並肩眺望夜景,邊聆聽難民朋友們的人生故事。

DSC_8222-Edit

參與跑步的難民,大多仍受困於冗長的法律程序,生活在被遣返的擔憂之中。但一週一次拋開所有煩惱盡情奔跑,連結愛跑之人、享受跑步樂趣,對他們而言都是「非常珍貴的時間」。光是跑步確實無法帶來改變,但跑步時人人平等;每個難民有屬於自己的旅程,而他們都可以在跑步中尋回「the growth,the trust,and the dignity(成長、信任、和尊嚴)」。

漂洋過海來港 與跑步重新結緣

逾40人的行列中,一個尼泊爾藉的14歲男孩跑在隊伍領頭位置,與訓練有素的跑手並肩。到達終點後,他沒有喝水休息,而是喘著氣問身邊的港人參與者,「我跑得快嗎?這樣可以參加馬拉松嗎?」不久,男孩的媽媽和妹妹也慢慢跑到終點,頭戴聖誕帽的妹妹更興奮地與身旁其他參與者擊掌。

DSC_8180

交談下才得知,這位名為Lina(化名)的尼泊爾媽媽曾是跑步健將,在短短40分鐘內跑出10公里的佳績。但到香港後再無時間訓練,她也不懂如何讓孩子們參與自己喜愛的運動。育有三名小孩的她因跨種姓婚姻被趕出家園,再無容身之所。約14年前,一家四口從尼泊爾漂洋過海來到香港,她最終與丈夫離異,現時要獨自扛起整個家。

身處異鄉,Lina除了要為孩子打點生活和學業,亦在覓工作及住所等事情上處處受阻。生活在隨時被遣返的擔憂下,忙碌的生活卻令她沒有時間排解壓力,情緒一度陷入低潮。受難民中心邀請,她與兒女參加「Home Run」,一跑就是四個月。在這裡,她重拾了跑步的樂趣,重新關注自己的身體及心靈健康,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兒子也萌生出對跑步的興趣,一家人現時會每晚在家活動身體,偶爾也會出外小跑一下。

放下煩惱自由奔跑 是「非常珍貴的時間」

港府並無簽署《難民地位公約》,《公約》就難民有一系列權利保障。當局只按「免遣返聲請機制」處理難民聲請,處理過程可長逾10年。不過保安局2022年更新政策,聲請人如申請被拒並提出司法覆核,而許可申請被高等法院原訟庭拒絕後,入境處便可安排聲請人遣送,不再等待其是否繼續提出上訴。

Lina一家同樣在冗長的法律程序中苦苦掙扎,Lina亦無法工作,一家人只靠社工提供每月數千玩的援助渡日,她卻依然樂觀,認為香港充滿友善的人。她又說,有港人朋友為自己介紹律師,幫兒女更改姓氏,自己在港亦活得比在家鄉尼泊爾更自由,偶爾更會遇上如「Home Run」般有意義的活動,她深深感受到「我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I can do whatever I want to)」。即使自己仍面臨隨時被遣送的局面,她仍相信有一日,無論是透過工作還是結婚,自己可以名正言順地生活在香港這個城市。

參加跑步活動,事實上沒有為Lina解決任何問題。但一星期一次拋開所有煩惱的盡情奔跑,連結其他愛跑之人、看兒女享受跑步的樂趣、免費獲得跑步鍛練,對Lina而言都是「非常珍貴的時間」。跑步結束後,一行人移師到重慶大廈開聖誕派對,Lina的11歲女兒向記者送上了一顆巧克力,說是聖誕禮物。被問及會否想跑步活動持續下去,她卻搖頭說「我不喜歡跑步」,每星期風雨不改地出席只是「想跟我的朋友們說說話」。她伸手指向身邊的參與者等人,嘴裏一邊數著:「她、他、教練、攝影師、你,全部人都是我的朋友。」

DSC_8236

從不如意、自卑中蛻變 尋回難民成長、信任、尊嚴

「Home Run」由膳動衡、餐廳Lonely Paisley及基督教勵行會難民服務中心合辦。自9月初至12月尾每星期舉辦跑聚,讓身處香港的難民和香港居民建立情誼,港人更了解難民的處境,難民亦可從創傷中康復,並重拾自信,重新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家。「Home Run」一詞指的是,跑步足跡遍佈深水埗與尖沙咀的大街小巷,象徵在這片土地上奔跑過的人,都是家的一份子;過程充滿輕鬆愉快的氛圍,參與者彼此共鳴與理解,彷彿回到家中般自在無憂。

DSC_8108

在這之中,難民中心的存在必不可少。在中心工作逾10年的印度裔社工、在初選案被捕但未被起訴的安德里(Alterin Jeffery Andews)說,難民要出外運動其實非易事,除了要忍受異樣的目光及非議,更有人會直接拒絕與少數族裔一同運動,安德里自己就曾聽過,「佢哋會話,唔好俾個差仔玩」,「我識講中文都驚,佢哋唔識講咪仲驚?」加上難民大多沒有運動知識,沒有契機下根本不可能踏出這一步。

參與「Home Run」的難民約有15人,有年過六旬的,有身形較胖的,也有帶孩子「放電」的家庭主婦,更有以健身為興趣的難民擔任教練,有體能欠佳的難民每之都是走到終點,其他人仍然會獻上掌聲,「你會見到係一個好包容,多元化嘅running club」。「Home Run」的路線遍布大街小巷,貼地之餘亦令難民可以堂堂正正進入港人眼中。他亦親眼看到難民們改變,有人參加了「膳動衡」的馬拉松、難民教練從一開始的尷尬害羞,到最後自信地帶隊訓練、有參加者為此買了情侶跑鞋、有人與孩子建立了更緊密關係,更有女士會取笑他,「Jeff,you stopped running huh?」他直言活動是「empowerment,changing,cultural shift」,更形容參加的難民前後「好似係唔同嘅人!」

安德里服務的難民中,有人要在港滯留長達20年,香港猶如一個無了期的「waiting room」,不知道明天自己是獲准離港,還是被遣返,日子並不好過。「Home Run」只是跑步活動,確實無法改變甚麼,但他相信「每個難民喺Home Run入面都有唔同嘅旅程」,而相同之處,則是「you can see the growth,the trust,and the dignity(你可以看到難民的成長、信任、還有尊嚴」。

無標題
安德里(中)

以跑步作橋樑 搭起重新生活的契機

「Home Run」的緣起,是由Lonely Paisley老闆娘Sonya牽線。本來就是背包客的她,經營的旅行主題餐廳充滿異國情調的設計及食物,偶爾更會舉辦從他國「借」來的節日,如墨西哥亡靈節,無疑在深水埗區獨樹一格;跑步亦儼如餐廳的文化,Sonya會與員工結伴練跑,更會一同參加賽事。開業之初,餐廳早已著手舉辦與難民相關的活動,如由難民婦女烹飪的晚餐聚會、相片展、圍爐研習等,冀以一個較輕鬆的角度,引導港人了解難民議題。她亦早已與難民中心有聯繫,餐廳亦成了難民婦女的聚腳地。

Sonya偶爾會與員工一同練跑,亦會報名參加賽事,更曾衝出香港參與馬拉松,跑步儼如Lonely Paisley的文化,餐廳亦早有舉辦不少跑步活動,如「LP Community Run」。餐廳曾與另一組織合作籌辦針對長者的社區跑,當時Sonya心中早有計劃邀難民婦女運動,但一直未有下文。至2023年初,她與舊友、社會企業善幫愛聯盟旗下計劃「膳動衡」創辦人Healthy相聚時談起想法,膳動衡可提供運動指導及張羅資金,加上機構一直想籌辦長期活動,更與難民中心是合作夥伴,平常會將籌得的卡路里轉為食物捐贈予難民中心,三方可說是一拍即合。

DSC_8030-Edit

「Home Run」的各種設計亦融入了兩人的巧思,如跑步路線是難民經常活動的地方,但港人不大會踏足的重慶大廈,Healthy冀鼓勵港人踏出第一步,「令佢哋明白呢啲地方唔可怕,亦都知多少少唔同國籍嘅文化同故事」。

Sonya亦觀察到,不少人會同情難民的際遇,但她更想帶出「唔係難民就一定好慘,唔好以同情的眼光去望佢哋」,生活在香港,不論身份如何都會有正常、自己的生活,「Home Run」是一道橋樑,「俾個機會難民講自己嘅故事」。

至於為何選擇跑步,Sonya笑言有難民一開始就散步,根本沒有打算跑,但「Home Run」都可以包容,跑步不是一種壓力,加上參加者在跑步時更容易開口交談,「無論你係咩身份都好,跑步嘅時候都係平等嘅」。她續說,難民可能在生活中仍不順利、不如意,「但我哋一齊喺呢度,重新開始一啲新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