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迴廊》已經成為香港史上最收得的三級片,票房超過四千萬。我想,無論製作團隊或者投資者,萬萬想不到這電影的成績如此亮麗。有說這電影懂得利用social media製造話題,或許是,但身邊大部份朋友看畢都表示精彩,應該才是主因。
對於我呢,這電影是必看的:因為,原案件一家所住的屋苑跟我很近,記得被揭發是誰殺了被受者然後附近出現海量的傳媒車輛及記者,我又怎會不記得呢?不過我當時應該沒有留意後續的審訊結果,更加沒有讀過相關的傳媒揭秘報導。
電影以當年轟動全港的弒雙親兇案作藍本,張顯宗(楊偉倫)在殺害父母後主動聯絡傳媒尋親,表示父母從某天回鄉後就失去聯絡,跟他關係不太好的哥哥張顯祖(朱柏康)也以為父母失蹤了,更與他及表姐在街派傳單,但幾天之後,張顯宗主動在網上討論區承認殺了父母,並於同晚跟表姐坦承此事然後自首。
由於事發單位是張顯宗好友唐文奇(麥沛東)的家,而根據現場證供及張顯宗的敘述相信唐文奇有份參與兇殺案,於是兩人被捕受審。唐文奇的姐姐唐文珊(楊詩敏)深信有點智商問題的弟弟是無辜的,故替他找來游嘉莉(蘇玉華)為辯護律師,至於張顯宗的辯護律師是吳冠鋒(林海峰),主控官是朱愛倫(周文健)。
電影張顯宗自首後警方進行調查開始,然後在整過審訊過程當中,片段式揭露兩位被告成長經歷與及跟審訊過程陪審團及辯護律師各自主張的案發經過拍出來,對的,有不同可能性,同時也引導觀眾們成為陪審團,從控辯雙方提供的證供與證物當中決定每一位被告是否罪名成立。
香港的刑事法庭採用陪審團制度,所有香港永久居民均有機會被抽中成為陪審團,而沒有合理理由拒絕被召成為陪審團是違法的。但若果你有合理理由或者跟案件有利益衝突主審法官有權決定是否批准該名人士豁免成為候選陪審團,然後經過抽籤後控檢雙方沒有異議之後,單數人數的陪審團就成立了。
因此,陪審團成員來自不同階層不同學歷背境,對於案情理解或者會不會被被告、證人或者辯方律師在庭上的表現而影響也有不同的可能性,所以,陪審團長有責任引領陪審員討論,而主審法官亦會作出相關引導。
電影另一好看之處當然是花了不少章節去描述各陪審員的基本背景與及對於司法制度的看法,然後在審訊期間想法的轉變,與及部份人最終決定每個被告有罪或無罪的思考方向,有趣而精彩。
至於幾位大律師,由於電影在拍攝前做了充足的資料搜集,幾位演員的演出沒有戲劇化反而更貼近審訊現實——包括他們各自在庭上的表現是工作,離開法庭後可以繼續風花雪月。當然,在還未完善司法制度前的那個香港,主控官是基於執法機構的調查結果決定檢控罪名與方向,然後盡力伸張正義;而兩位辯方律師,當然是從當事人的利益出發,如何在法律與可抗辯事實當中尋找空間,同時,也有著不同的計算,包括除了為當事人之外的利益計算。
電影精彩之處就是將整個審訊過程用不一樣的拍攝手法表達,例如,突然兩位辯方律師會跟兩位被告與所有陪審員到了案發現場,猶如置身現場去思考辯方律師想向他們講述的所謂「真相」的故事。
「疑點利益歸於被告」與及「寧縱莫枉」都是香港奉行普通法的金科玉律——或者應該說,是我們相信這是司法制度的金科玉律。電影則透過這案件從調查到審訊的經過,讓觀眾思考就算司法制度有多完善有多公平,總會有不是人為不能預計的錯漏出現,因而導致不一樣的審訊結果。
香港還是有上訴機制,所以,就算出現了上述所講的,對於當事人帶來極嚴重的後果,還是有上訴機制可以讓他獲得平反的機會。同樣地,檢察一方也可以上訴,當然是需要有理據證明上訴申請的原因。
不止一次聽到看畢電影的朋友表示,這部電影除了劇本寫得精彩之外,演員差不多全都選對了,而製作單位明白每個演員的演出均需到位才能令電影好看,於是找來演出指導毛曄穎幫助每個演員的表現(詳情請看流行文化誌的訪問),相信這個安排是每位演員的演出均在水準以上的原因:單單每位陪審員的每個鏡頭每句對白均自然而根據性格演出已經可見一斑。
幾位主要演員方面,楊偉倫的發揮機會不及麥沛東,但他完全演到位了:除了恐怖讓人不寒而慄之外,相關的內心掙扎也有顧及,最最深印像應該是電影最後他跟朱柏康的一場探監戲,哥哥的冷笑讓這個一直覺得自己被忽視的attention seeker與及還有一絲親情存在的張顯宗,徹底崩潰。
至於麥沛東,除了在造型上的配合,將唐文奇這個可能騙盡全世界的低智商人士演活了——無論被警察屈打成招,或者被審問時的無辜與無奈絕望,均都到位無懈可擊!說到麥沛東,肯定要提演他姐姐的楊詩敏!放下用力演出的她,把那種姊弟情深(或者是因內疚而溺愛)的導向,七情上面替弟弟脫罪!
兩位辯護律師呢?林海峰雖說是特別演出,但從第一次見當事人與及庭上的表現均是水準以上,曾經認識原型大律師的朋友告訴我:「果種格衰衰完全一模一樣架!」(註:純粹陳述並非本人意見);蘇玉華呢?是的,有很多大律師也希望用一兩宗能夠平地一聲雷一戰成名的案件為自己賣廣告,她就把這次機會好好把握,從辯護方向與及教導唐文奇兩姊弟如何作供,也是滴水不漏。有沒有見過如此攻於心計的阿蘇呢?
電影不是沒有瑕疵,編導有點貪心希望用這部接近一百四十分鐘的電影講很多東西:那些帶有政治表態的對白或許沒有出現電影會更加純粹,又要探討獵奇或傳媒的採訪道德,又想帶出若干年後不同相關人士的人生轉變去暗喻香港的變遷,不是不好,只是有點節外生枝了。
無論如何,導演何爵天與幾位編劇這次交出了極高分的電影,別忘記這是何爵天拍的首部電影!香港電影在先天不同的限制之下能夠出現五光十色的好電影,或許,這也是一種叫香港人加油的鼓勵。
原文刊於作者網誌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