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筆者對於自己一份當了十年「祕撈」的悼文。
還記得那年是大學第二年,身邊大部份的同儕都已經成為「半工讀」的人士,他們刻意挑選上午的堂,還集中某幾天,好讓他們的時間表騰出幾天空閒,然後便上班去,賺個生活費,還有些能不用靠父母,可憑自己薪水交學費,可謂最成功的「時間管理達人」。然而,我在朋友介紹工作之前,還是在放學之後回家放空,呆在遠方,看住人家吃自家酸溜溜的葡萄。
輾轉間,朋友介紹了我進入某間大型補習社,成為當時還是新人,今天無人不曉的中文科名師,他團隊中的助教之一。當然,我都是抱住工作的心態,找個兼職,然後在他的課堂中偷點時間,把功課、論文都完成就好,至於工作的本身,都沒太多技巧值得自己誇口。
那時,視像錄影的補習班盛行得很,一連數個班房,每班也有個跟我一樣的助教,手執幾張這個老師大早錄製好的光碟,依時在課室播放給學生,光碟放畢也是下班的時候。過程中,面前的學生也彷彿把我不放在眼內,我就是一個同一個空間中的「局外人」。我便順理成章地在大學印好的功課,和一疊疊的筆記都帶進教師桌,在光影流動的投影機前的一隅,靜靜地進行「自修課」。這樣的自修過程,維持了年多,我在他的影像前溫習,他的學生在我面前學習,也在這份工作中漸漸尋找一個舒適區。
時光飛逝,踏入大學的最後一年。我在這份工作中,開始感到無聊,正好迎來校舍的革新,把所有的影片都放在系統當中,我們不用再手執光碟甫入班房,取而代之,只要清楚每堂的主題,在系統打開正確的片段便可以。透過系統革新,和影片質素的提升,我都知道自己並不能一成不變,否則被社會淘汰。經過公司的批准,我每堂也開住我的手提電腦,利用學校的網絡,加上大學教授的指引,從不同的網站、網上資源,豐富了我每份功課,也提起了自己的本科的興趣。這份工作性質談不上有趣,但在熟悉的「扮工」環境,令我有更多看法。眼前的學生是過去自己的影子,長大次後的今天,我學會專注在學習的過程中的重要性; 身後的老師,在每年修訂的教學內容中,告知思想變通的價值,還有一些從他口中的道理,似乎我都聽懂了什麼。
隨住老師去年宣告今年將離開這間公司,我也認為是時候改變,更改自己另類的學習方式,找個別處繼續「秘撈」。不過,最遺憾的是這兩年受疫情停課所致,把這個「扮工」的時間,壓縮得來不及好好珍惜,便要在不捨中完結。這份助教工作,橫跨了我學士學位和碩士的畢業,然後又見證過我失業、工作,升職的日子,也記錄了大部分白天假期的日子。就這樣,十年了。
十年,是一個時代,也是對於自己成長的一個刻度。這間公司,可算是自己在職場中,我留守得長時間的「第二個校園」。到了最後一課,我問自己,究竟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這個老師說了一個我甚深刻的道理,或者是我從第一課時,從沒想過的,這是現實和改變。他說,人有兩條路,一條是需要走過的,一條是你想走的。現實是,人必須走過你要走的路,才可以走想走的。下課聲即將響起,坐在教師桌的我才明白,走過必須的路,才明白下一段路應該如何的走。我們不是經不起失敗,但經過之前的學習,在下一段路方能大踏步行走。「負重練習,才能無重上陣。」,或者是最好的總結。
疫症無情,改變了不少本來的計劃,把原來的告別,也狠狠地奪去。原來不但要珍惜開始,也要懂得如何把握過程,才不致無端結束。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