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樂源
「觀塘」,你會想到什麼呢?是公屋林立、生活樸素,還是遠近馳名、使人風喪膽、令人卻步的「觀塘老母」塞車大盛況?我想,沒有人腦海裡第一浮現的是高聳的商業大廈、富麗堂皇的購物商場吧;但這種印象恐怕已經遭到改變。
2021年,香港人不但因為武漢肺炎失去出遊放鬆的機會、也失去了第四權,更失去了觀塘的溫度。觀塘的傳統魅力正慢慢褪色,取而代之的是一式一樣的大型購物商場、寫字樓,珠光亮麗的各種商店,大大小小市井小民根本無力負擔的新樓盤。港共政府只顧經濟效益的策略,犧牲了觀塘人、香港人的觀塘記憶。
在2011年,香港政府提出「起動九龍東」計劃發展,與及計劃將觀塘南部經濟轉型,從上世紀的工業主導,轉型成為香港的CBD2.0。隨即,各式各樣的商業大樓從地而起,其中不乏高雅明亮的購物商場及甲級寫字樓。原有的工業區內的工業大廈生存空間日趨減縮,長遠將被視為「有利可圖」的商業產業進駐。工業大廈在製造業在港式微後,主力文化、創意產業,並致力成為本土文化的溫床暖枕。電影《狂舞派3》就針砭時弊,諷刺政府為了經濟發展,罔顧本土文化發展空間,唯利是圖的發展經濟。
觀塘道以南的高樓天際線已經成形,豎起了林林總總、琳琅滿目的高大矩形柱體。它們只為經濟效益而成,只由無溫度的鋼筋、水泥與玻璃組成;這裡只剩下對這區域厭惡的白領上班族們,每天通勤面對長長的排隊人龍及水洩不通的觀塘道,往往只會說一句「哪裡只塞駿業里」,冷笑觀塘這塞車的窘境。誰又會記起這地的溫度?
初時,觀塘道以北的經典香港建築努力抵擋著由南方侵入的高樓建築,無情的政府最終還是硬生生的把「發展」帶了這裡。
高雅明亮的數棟大樓矗立在裕民坊,一座商業、住宅一體的巨大建築物座立在舊街中,它們顯然比隔壁的唐樓建築高上不少,至少在樓宇高度上就把唐樓建築給比下去了。這不僅僅是樓宇高度上的巨大差異,這背後更反映生活水平、貧富角力上的巨大差距。諷刺的是,緊貼商場的一旁有一個簡單的休憩公園,供作休憩用途,高級與平素,名貴與實用,傑出的一手。這些大樓有個很高格的名字,叫「凱匯」。
觀塘北已經被高樓與所謂的現代化攻入,被定義為老舊的舊事物要被時代洪流沖走,在這區的人情,也要被時代巨輪所輾過。我的觀塘,還剩下甚麼吸引人之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