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取材自身移民經歷 《但願人長久》的漂泊與成長 編導祝紫嫣:不願避而不談

取材自身移民經歷 《但願人長久》的漂泊與成長 編導祝紫嫣:不願避而不談

(獨媒報導)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得獎作品《但願人長久》由導演關錦鵬監製,新晉導演祝紫嫣身兼編劇、導演、演員三職,榮獲第60屆金馬獎「奈派克獎」和「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電影取材導演自身移民經歷,講述一對湖南來港的姐妹跨越20年的人生歷程,以及她們如何面對貧窮、身分認同、父女關係等困境。

導演引陳可辛執導作品《甜蜜蜜》,指移民經歷不是人人共有,但異鄉之感卻是大眾可以共鳴的,即使在自己的家鄉,也會有人感覺身在異鄉。近年,圍繞新移民的作品漸少,祝紫嫣坦言,如此氣候之下仍創作這個故事,恰恰是因為香港的複雜性,移民是普遍存在的,自己不願意避而不談。

《但願人長久》劇照(Golden Scene提供)
《但願人長久》劇照(Golden Scene提供)

「半自傳」電影 融入90年代香港「摩登」印象

《但願人長久》的故事圍繞90年代來港的湖南新移民家庭,講述子圓和子缺兩姊妹在成長路上如何面對貧窮、身分認同危機、與吸毒父親的關係等。電影依時間順序分為三節,以1997年、2007年、2017年三個時間點代表兩姊妹人生的三個階段。

來自湖南的導演祝紫嫣六歲來港,即是戲中妹妹子缺來港的年紀。導演拍攝姐姐子圓的第一個鏡頭,是她穿著涼鞋,站在路邊,看到經過的途人穿著潔白的球鞋。這個設計是祝紫嫣來港時最深的印象之一——這個城市乾淨到大家的鞋面和鞋底都一塵不染,霎時感受到香港人的「摩登」。

祝紫嫣形容《但願人長久》是一部「半自傳」作品,兩姊妹的形象有自己的影子,雖劇情上創作成分大,但細節中加入了不少記憶中90年代的香港。除了白球鞋,她還融入了母校基榮小學、逸東酒店、卡通公仔手錶等元素。她亦在舊式麥當勞進行拍攝,重現兒時與父親吃開心樂園餐,兩枝飲管共享大杯汽水的場景。

《但願人長久》劇照(Golden Scene提供)
《但願人長久》劇照(Golden Scene提供)

身分的縫隙之中 身體力行做地道的香港人

除了新移民生存的艱難,對於身分的困惑,也是電影觸及的議題。2007年時期的子缺,處於身分的夾縫中:「喺香港俾人叫大陸人,喺大陸俾人叫香港人,好似被兩面拋棄。」她亦見證同學之間的排擠,因此不願開口講家鄉話。到了2017年,導演用較為隱晦的鏡頭交代子缺參加馬屎埔村的示威運動,反對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甚至因此被控。

《但願人長久》劇照(Golden Scene提供)
《但願人長久》劇照(Golden Scene提供)

祝紫嫣表示,角色從羞於說湖南話,逐漸開始參與社會運動、守衛本土核心價值,「其實佢出生邊度,係咪咁重要呢?」她又補充,當角色不再執著於「我係香港人,我唔講湖南話」,不再刻意證明自己的時候,「已經身體力行回應了,自己就係地地道道嘅香港人。」

談及自己的移民經歷,導演指幼年時期跟隨父母來港並非自己選擇,成人後便可以選擇去留。但儘管近年越來越多人離開,她自言「好唔捨得」,不願永遠移民離開。祝紫嫣形容自己的歸屬感很強烈:「當人哋講香港唔好嘅時候,我會好介意,只能容許自己講香港嘅唔好。」

《但願人長久》劇照(Golden Scene提供)
《但願人長久》劇照(Golden Scene提供)

流徙的人物 展現不限於地域上的「異鄉感」

中學以前居於旺角,祝紫嫣形容當時的生活環境龍蛇混雜,自己總是提心吊膽。這種感覺影響她至今,她坦言自己在香港仍未有十足的自在感,並不完全安心,即使外出旅行,也有更強的警惕心。

這種不安定的情緒也反映在她鏡頭下的人物。《但願人長久》中的兩姊妹如同變色龍般適應離鄉別井的生活,適應語言、文化、生活節奏,自帶流動性。她曾執導的鮮浪潮短片《凪》中,女主角經歷社會運動後身心俱疲,於是出走台灣。

導演表示,角色的流徙狀態固然與她們的經歷有關,但「異鄉感」並不專屬於移民群體,「即使土生土長嘅人,也未必覺得自己完全屬於呢度。」她舉陳可辛執導的電影《甜蜜蜜》為例,指移民經歷並非人人共有,而一部好的電影,主題背後的感覺可能成為大眾所共鳴的。

《但願人長久》劇照(Golden Scene提供)
《但願人長久》劇照(Golden Scene提供)

文學生的電影路 堅持自編自導

《但願人長久》去年榮獲第60屆金馬影展「奈派克獎」和「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今年,祝紫嫣則奪得第30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編劇」,發表獲獎感言時,她表示自己在大學修讀中國文學,「最佳編劇」如同一個「作文獎」,對自己意義重大。

祝紫嫣在《但願人長久》中挑戰了編、導、演三職,笑稱自己做演員「玩夠了」,但至少會堅持首三部長片由自己編劇。她很喜歡Aaron Sorkin編劇的傳記電影《Steve Jobs》,以三段式結構展開對喬布斯的勾勒,這也啟發了她創作長片時的劇本結構。

堅持小說創作的祝紫嫣初時並不習慣寫劇本,作家老舍的劇本《茶館》給了她不少靈感。她指透過《茶館》中的對白,彷彿可以窺見人物整個人生,同時劇本保留了很高的文學性,因此自己在創作電影劇本時,更放膽用小說化的風格來寫。除此之外,作家白先勇的離鄉書寫亦影響了她,《台北人》和《紐約客》的漂泊描寫亦令她觸動。

無標題

內地新移民作品漸少 導演:不願避而不談

大眾熟悉的內地新移民電影,多講述新移民來港的辛酸經歷,近年卻不多港產片觸及這個群體。祝紫嫣指,不少人向她表示擔憂——在如今的氣候拍攝新移民題材的電影,難道不怕輿情有很大的反彈嗎?她直率地笑:「而家唔出咁係幾時啫,永遠都無一個合適嘅時間。」

另一方面,祝紫嫣多次強調,移民是普遍存在的,而香港恰恰是如此複雜的地方,容納五湖四海的人聚集,也有各種文化背景交匯,坦然表示自己不願忽視這個群體、避而不談。

當然,回到電影中,大量細膩筆墨描繪父女感情,繞不開愛和成長的主題。導演感嘆完成作品後對於父親、愛、人性又多了一重理解。最初寫下「但願人長久」這個題目時,祝紫嫣滿心抱著「愛就要永遠在一起」的願望,現在的她會想,「關係長久固然好,但如果不能,盼有一段好時光就好。」

無標題

記者:王佳文
攝影:盧曼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