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梅艷芳》溫柔的香港歷史

《梅艷芳》溫柔的香港歷史

作者:吳子瑜

你的臂彎,伴我走過患難:《梅艷芳》的溫柔香港歷史

「曾遇上幾多風雨翻,編織我交錯夢幻,曾遇你真心的臂彎,伴我走過患難。」梅艷芳在《英雄本色III夕陽之歌》飾演周英杰,在炮火連天的越南不顧自身安全,奮身為愛人Mark覓一生路。最後,英杰始終難逃跌宕命運,平淡幸福的夢想只能在Mark懷內實現半刻。

電影在此段的背景歌曲就是《夕陽之歌》,歌曲揭示英杰就算平時如何在三山五嶽之地表現得遊刃有餘,最讓她牽掛的依然是感情。《夕陽之歌》除了是英杰在動盪時勢的自白之歌,也是梅艷芳的個人寫照。

梅艷芳在臨終前的演唱會中演唱《夕陽之歌》之前,提到此歌就是她的心聲。她認為命運往往弄人,動人時刻總是驟間即逝,所以活著最重要的是珍惜眼前想愛的人。縱使梅艷芳走過了多種人生難關,也締造過無數流行經典,她最在乎的還是感情;甚至到了最後一刻,她感謝觀眾的愛,同時感嘆自己未能圓滿的愛情。梅艷芳對生命的理解,就是如此敏感、脆弱、溫柔。

電影《梅艷芳》節錄了梅艷芳四十年來的演藝歷程,濃縮了她的起起跌跌。同時,電影中的梅艷芳經歷過八十年代到千禧年初的香港,亦是對於香港歷史的回應,對比過去慣常只重視工業轉型、經濟發展和政治爭議的香港論述,多了一種溫柔的解讀。

我要輕輕的告訴你,不要把我忘記

吳俊雄認為,香港故事論述常常是男人的故事,講衝勁、奮鬥、勝利,但梅艷芳卻把香港人caring的女性特質發揮出來。電影以香港編年史的方式呈現梅艷芳的故事,交織著香港各個年代的卻是一段段的感情:先是她與梅愛芳的姊妹之情,後來到了華星遇上了蘇先生、Eddie及契爺何先生的知遇之恩,當然也少不了後藤、Ben的愛情,與及與一眾徒弟的師徒之情,種種感情都成就了梅艷芳生命中對人的感恩、扶持和愛護。

自幼登台賣唱的梅艷芳,成長於各種場合,本來可以變得世故,幸有姐姐梅愛芳陪伴,讓她成長以來都得到扶持和關愛。《相思河畔》便是電影中代表姊妹之情的主題曲,歌曲由二人從小在荔園演出,到愛芳臨終一刻,都依然哼唱著。歌詞「自從相思河畔見了你,就像那春風吹進心窩裡,我要輕輕的告訴你,不要把我忘記」,讓人不能忘記的就是一份感情,就如愛芳每每在妹妹低潮時,總會用手緊握著對方,又會在電話中留下一句想念,讓妹妹感受到愛和扶持。有愛的人才願意關懷別人,理解別人之痛。

除了姐姐自幼的身教,梅艷芳從前輩身上也學習到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扶持,樂於提攜後輩。電影中的她自成名之後,便收納了一眾徒弟,讓徒弟監制自己的唱片和計劃大型慈善演唱會,將自己得到的機會給予年輕一輩繼揮發揮。更甚,梅艷芳對別人的扶持絕不限於娛樂圈中人,也惠及到香港社會的各界人士。電影中從1997年到2003年間,用不同的新聞片段強調了梅艷芳投入慈善工作的一面;而且她還在香港沙士剛完結之時,為醫護人員及社會大眾舉辦了一次「1:99音樂會」,足證梅艷芳無論對家人、朋友還是同在一地的香港人,都有無盡的愛和關懷。

梅艷芳與香港的興衰

李展鵬曾形容梅艷芳的故事,彷彿就是香港的興衰史。電影從六十年代開始敘述故事,背景是香港的不同重要時期,例如七、八十年代的工業轉型,八、九十年代的政治爭論及千禧年初的疫症肆虐。不過,電影沒有將梅艷芳比喻為某段香港歷史,而似乎更重視她「香港的女兒」的稱號。梅艷芳代表的香港,是充滿女性特質的香港,與繁榮發展、機遇處處的主流香港論述,始終仍有一種距離。

梅艷芳成名前遊走各大夜場宴會賣唱之時,她重視的是自己的歌唱夢想,鄙視別人為了錢財出賣自己。所以,她不聽從醫生的勸告,繼續唱歌,亦以歌聲阻止酒樓老闆對愛芳獻殷勤。後來到了八十年代,當梅艷芳乘著時勢和才華得到了事業成就,她卻醉心愛情,尋找自己的幸福。直到九十年代,當香港人心惶惶,各走前程之時,她反而振振有詞的說自己會留在香港,安撫一眾焦慮的香港人。最後,梅艷芳在香港沙士結束不久,為了鼓勵香港醫護和大眾,抵抗著政府部門的刁難,舉行慈善音樂會。

直到電影的最後一刻,梅艷芳在告別演唱會上依然強調只要有信心,就一定可以做到。她對自己的信心,並非像男性一樣要逞強和好勝,而是要照顧自己和別人的感情;隨著社會發展而逐漸變得冷漠的香港,仍然有一位明星散發著人性的光芒。

相信自己也相信香港

當一個城市長期籠罩著各種焦慮、恐懼和不穩定時,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就會對自己的地方失去信心,只求短利,渴望他日能遠走他鄉。不過電影中的梅艷芳無論身處在香港的哪一個時代,她都對自己充滿信心。因為她深信別人不看好自己時,你更要相信自己,所以她跟張國榮說:「邊個唔拍手掌,就望住佢唱,唱到佢服!唱到佢拍手掌!」

電影中梅艷芳在錄《心債》時,眾人都認為她不能一夜之內完成,但她卻深信自己可以。雖然出身窮苦,但她深信自己的經歷是無可取替,所以她也樂於取代Johnny Ip到夜場表演。後來,她的《壞女孩》遭到媒體封殺,她也堅持演唱會上演唱此歌,因為她不能放棄成就自己的歌,也不能因為自己抱恙而失場。梅艷芳的自信來自她在香港的成長和香港觀眾對她的支持和愛護。

電影中梅艷芳因為小女孩的願望而決定抱恙舉行演唱會,就算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但仍然努力完成最後的演唱會,源於她相信「做人要有頭有尾」,臨離開前也要跟香港觀眾好好告別。縱使她曾經在海外屢獲殊榮,又有過異地戀情和移民到加拿大的機會,但她始於還是回來了香港,回到了她出身成長的地方。因為她在香港得到了成功,也讓自卑的自己找到了自信。

冰冷歷史中的溫柔

電影《梅艷芳》利用了梅艷芳的事跡,以另一種角度重新論述了香港的故事,使近年歷經變幻的香港人,可以在過去冰冷的歷史中找到甚少被描述、而又曾經存在過的一份溫柔。《梅艷芳》的浪潮在各地發酵,也吸引到錯過了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年輕人,重新認識昔日的美好年華,甚至現今的偶像明星姜濤亦特意在演唱會上翻唱《夕陽之歌》。在梅艷芳去世十八年之後的今日,她的關懷特質仍然一直被傳唱下去。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