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等浸大文學院與社會科學院合併整件事完結後,再寫事後感分享一直以來嘅經歷、觀察。但前日教務議會嘅決定,好似一支箭咁刺穿大家嘅心。趁記憶、感受仲未散,而家抒發己見應該最適合不過。
文學院與社會科學院合併,如今如箭在弦,勢在必行。教務議會之組成,學生代表比例只佔大約八分之一,大學管理層就個個有份,加上校長作為當然主席,就算話教務議會係橡皮圖章亦不為過。即使通過合併方案係預期之內,但去到真係通過嗰下,都難免有失落沮喪。
回望10月嘅時候,浸大被「爆出」有呢個合併計劃。如果唔係有人爆料,可能早喺12月已經靜靜地過埋校董會了。當大家都知道有呢個合併計劃時,下一步需要有人繼續關注落去,同埋連繫關心兩院合併嘅同學。如是者,我搵咗幾個朋友、學會,膽粗粗咁成立咗關注組,隨後公開招募成員。
有別於一般組織,關注組冇會章、冇職位、冇認受性,比較似係一個平台。雖然呢個係我嘅理想模式:大家無分大小,一齊為學院未來共同努力。但現實係雖然關注組成員眾多,但有啲朋友入嚟係為食花生,有啲出席關注組會議只為自己學會利益,大家目標未必一致。所以自始至今,關注組內真正願意為關注組、兩院未來做事嘅人,其實唔多。而未能提出一個共同願景團結大家、無法凝聚學會力量,歸根究底,始終係我努力唔夠。
關注組旅程大概可分為幾個階段。由一開始令更多人認識及了解合併議題,到收集民意基礎,再到嘗試阻止大學「霸王硬上弓」。整體而言,關注組最成功嘅行動,莫過於同學生會、教職員工會合作委托香港民研進行問卷調查。「收到超過700份校內人士嘅回應,當中612位受訪者反對,佔86%,又有94%受訪者認為諮詢唔足夠...」民調結果奠定反對合併嘅民意基礎之餘,亦有效指出諮詢不足。
而當意見收集、反映過後,校方仍然無動於衷時,關注組遇上咗瓶頸位。當校方無視師生反對聲音、拒絕公開新進展,學生又再次成為被動嘅一方。唯一諗到可以主動做嘅,就係自己舉辦一場諮詢會,畢竟游說教務議會成員否決議案之難,難於上青天。
自發舉辦諮詢會,無期望過可以推翻合併決定,只望給予師生一個暢所欲言嘅機會。由12月申請場地、邀請合併計劃推手到場,一直內心預想過嘅最壞情況係:校方完全杯葛諮詢會。但慢慢又發現,校方唔似想玩杯葛。雖然校長、院長都係唔敢面對群眾,但又出奇意料地叫底下啲「戰狼」應戰,似乎想同我哋來場激烈討論。對於辯論,我無畏亦無懼,反而有啲期待,因為真理一直企喺反對合併一方。所以當校方要求諮詢會轉Learning Commons一間細房時,我哋接受咗呢個條件。
萬般無奈。諮詢會前一日,浸大突然出爾反爾。校方以「校外人士參與構成安全風險」為由,拒絕批出原本允許嘅場地。就因為邀請幾位發言嘉賓,我哋嘅諮詢會被迫取消。可笑嘅係,如果校長、院長肯出席,我哋無需要請發言嘉賓。更可笑嘅係,合併計劃專責小組亦曾經尋求校外人士意見。更更可笑嘅係,琴日我坐Learn Com做服務令時(因928默站被罰),親眼目睹有活動邀請校外嘉賓進入嗰間細房分享。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當有權者決意打壓時,咩都可以成為拒絕批場理由。始終喺學校眼中,關注組存在本身已構成「威脅」。
諮詢會被迫取消,面對幾日後殺到嘅教務議會,無力感撲面而來。針對教務議會,除咗寫公開信,關注組決定喺會議前做最後一次表態:校門舉牌默站。透過默站,但我希望帶出幾個訊息:
一、關注組堅持到最後一刻,永不言棄
二、當之前已經表達過「唔想合併」無數次,大學仍然一意孤行,今次關注組亦無需多言,只需無聲抗議
三、面對言而無信之有權者,關注組唔會乞求收回成命
四、合併絕非師生共同願望
事已至此,兩院合併似乎已經不可逆轉。我諗與其留下一句「哀我文院」、「哀我社科院」,不如以參與者身份記錄呢段師生反對兩院合併嘅歷史。有賴大家嘅努力,未來有人想知兩院合併時發生過咩事,只要有心,就會知道:浸大無視師生強烈反對,「霸王硬上弓」將文院、社科院合併。
最後,我想由衷感謝各位知道推翻合併決定嘅機會微乎其微、但仍然願意為學院未來奮鬥嘅朋友,大家辛苦了。結局或許未如人意,但唔等於一切努力白費。如今大學不惜騎劫民意、背信棄義亦要強行將兩院合併,向世人展示「學店風範」,可謂自取其辱。而我哋除咗曾經令教務議會延後審議合併外,更加成功鼓舞更多人就兩院未來作出表態,以及從過程中累積經驗。反對兩院合併,只係一個開始。路仍很漫長,相信經過今次兩院合併嘅磨練,未來喺校政議題上,明日大家一定可以比今日關注組做得更好!只有心存希望,才能看見希望。
浸大文院社科院合併關注組
成員 戴嘉平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