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第一期「共創明Teen」計劃10月尾起完結,政府已著手籌備新一期計劃。然而,計劃自推行後曾遭批評參與學生與「友師」關係疏離,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等團體今舉行記者會,有家長表示,計劃要求「友師」與女兒見面5次,但對方工作繁忙,最終為了遷就時間,就算女兒對活動沒興趣都「照報名」,又指「友師」每次都見面都很匆忙,至今仍未知女兒患有抑鬱。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去年帶領「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推動為期一年「共創明Teen」計劃,為2,800名居於劏房的初中生配對「友師」,協助基層學童力爭上游。第一期將於本月完結,政府已計劃在新一期增加名額,並擴大予公屋學生參加。勞福局局長孫玉菡於今年5月曾表示,有16名「友師」及21名學童退出計劃。
稱「友師」見面匆忙 至今不知學員患抑鬱
關學聯指,在今年6月與14名子女參與「共創明Teen」計劃的家長進行聚焦小組,不少家長反映活動名額不足,較高吸引力的活動很快額滿。不少「友師」亦因工作繁忙,難抽出時間與兒童建立關係,加上計劃只有一年,認為難以幫助兒童長遠發展。
居於觀塘的基層家長黃太育有三名子女,讀初中的大女參加了「共創明Teen」計劃,她在今年2月的記者會上已反映,女兒的興趣與「友師」職業不匹配,女兒亦難「抽中」感興趣的課程。她今天再透過錄音表示,女兒患有抑鬱症,參加計劃原本希望鼓勵她多出門,但回顧計劃,認為「未至於好似電視成日講咁好」,計劃的社工及「友師」亦不知道女兒患有抑鬱症。
黃太續指,計劃要求女兒與「友師」見面5次,但對方任職市場策劃,工作忙碌,就算參與活動很多時都會早走,只求應付政府要求。黃太稱上周才剛剛完成第5次會面,形容情況同樣「好匆忙」,「友師」在活動完結後便立刻離開。黃太慨嘆,參與活動本來已經要抽籤,加上要遷就「友師」,就算女兒對活動沒興趣,無奈「夾到友師時間都照報名」。
關學聯成員黃敏靈補充指,黃太在上次記者會反映情況後,獲社署主動聯絡跟進,稱會嘗試讓女兒參與有興趣的音樂課程,不過女兒仍未能報讀唱歌課程,最後選讀結他班。
未見夠「友師」5次 擔心影響領取資助
另一名住葵涌的家長Vicky則表示,就讀中二的兒子性格內向,希望參加計劃,與「友師」溝通鍛練膽量。她指「友師」平時會遲一兩天回覆訊息,有時不在港,現在距離與「友師」見面5次的目標尚欠1次,但已沒有活動可以報讀,擔心不達標影響領取最後5,000元的資助。Vicky又認為計劃太短,雖用資助幫兒子報讀數學課程,但計劃結束後估計難以負擔。
關學聯成員周美芝強調政府應確保「友師」的質素,形容「友師」是一面「雙面刃」,「係唔係隨便搵個商界搭膊頭,參加兩次training,就係一個好友師呢?」關學聯亦建議,政府提供學習券供兒童參與校外課程、增加地區青少年發展資助計劃金額和名額、將「在職家庭津貼」的兒童津貼與工時脫鉤。聯席亦都提倡為每名兒童設立「兒童發展戶口」,為兒童進行儲蓄,成年後取回。